看完去翻了下影评,看见很多人在说孤独啊、寂寞啊,电影确实是想讲这个,也把这个主题很明确地摊开来给观众看了。
但是我是这样想的,在认同“人不该是寂寞的”基础上来解读故事,本来就是不合理的。存在就会觉得孤独,我与他人就是不同,这和心与心之间有没有壁垒,人与人之间是否相亲没有关系,走在夜晚无人的道路上,就是会觉得自己置身于整个世界之外,千寻就只是认知到了这件事而已,是背景色、是默认值,不是什么非常重要的事,就好像在影评里被大书特书的性工作经历,其实在故事里,也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事。
千寻就是我好向往想成为的那种大人……穿着白裤子也会因为在街上看见猫就毫不顾忌地坐下来;站着荡秋千,和小孩子讲话,一用力就吊上单杠;给偷拍自己的高中女生画藏宝图,赤着脚站在海水里看落日;坐在车里,开一线窗听暴雨……很细微地在感受世界,也很有乐趣地在享用世界,很轻快地与他人建立联系,也很轻快地脱离开,因为就是很普通地不擅长这样温暖又亲切的生活。
我好羡慕这种状态,难道这样还不够好吗。
涉及千寻小姐剧透
我还想到一个很喜欢的场景!最后在天台,大家热热闹闹煮吃的那里,便当店店长问:那现在是叫你绫子,还是千寻?
千寻睁大眼睛看着店长,很长时间都没有回答,直到朋友们喊起来:千寻——才打破了沉默,说,那还是叫我千寻吧。
如果说选择了自己的名字就是选择了自己的人生,千寻在进入风俗业的时候做了选择,在来到这个海滨小镇的时候也做了选择,偏偏在这么接近圆满,这么接近尾声的地方,自己的名字,愿意被人称呼的名字,自己选择的未来,反而答不出来了。答不出来倒也罢了,由别人喊出来,就好像是借由别人的口做了选择,定义了对方眼中的自己,被他人的认知固定下来,那如果千寻有这个名字之外的部分呢?
果然看到最后,千寻换了工作,对方问她,你的上一份工作是什么?她想了想,笑着说,只是个便当店的招待罢了——更前面的生活轻飘飘地脱轨掉落开来。
@Aetherpack 想看了!(记下)
@Aetherpack 好棒啊,塔塔写的也好好
@heddxh 谢谢!
唉好喜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