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经常和我说他们的人生理想是去做出点事情影响更多的人,诸如做点事情让人们的生活条件更好些之类的话。但往往与这种雄心壮志配套的,是他们仍然趾高气扬地对待身边人的态度。以为自己具有与别人不同的优秀、具有能做出很大改变的能力,却反而不去改变,是我觉得最讽刺的地方。

Follow

@phytoplankton

想到最近读陀的一段:我爱人类,但我对自己实在大惑不解:我越是爱整个人类,就越是不爱具体的人,即一个一个的人。我在梦想中常常满怀激情打算为人类献身,而且一旦有此必要,或许为了人们我真的敢于走向十字架;然而,我根据经验知道,要我跟什么人共处一室,我连两天也待不住。任何人只要在离我很近的地方,他的个性就会压迫我的自尊心,妨碍我的自由。不出一昼夜,即便是最好的人也能令我憎恨

@Aetherpack 谢谢友友的分享!
感觉「去爱」这个行为在实践中始终是需要经过价值观筛选的,选择自己去爱什么、怎么去爱。生活的琐碎总会让人苦恼该怎么去做,这也是我想表达的意思,即,如果从抽象的层面退下来,在生活中实践这套理念,是不容易做到的。而仅仅是在抽象层面的爱,我个人认为可能是一种自恋,而不是出于对他人的爱,总让我想到一些画饼的领导,宏观战略说的很好,但总是得由具体的人去一步一步把它做出来。这也是我对最近在生活中遇到的这些人的看法。此处不是评价陀,只是谈论这种现象,希望友不会介意 :ablobcatheartsqueeze:

@phytoplankton 我觉得是因为,前者只是想象,未经历实践的想象,而后者才是真正在面对的实践。想象总是美好的,但这些人其实没想过,想象成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子。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