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lion 官博动向看起来只是仙魔系列完结
何伟Peter Hessler 4月1日在newyorker发表了一篇文章,How Chinese Students Experience America。有一段内容让我印象深刻
> 在我对四川大学学生的调查中,我最为震惊的是对一个简单问题的回答:你是否希望将来有孩子?最常见的答案是不,而且这一趋势在女性中尤为明显,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六。中国的其他调查和研究也显示出类似的模式。一位前学生解释道:
> 我认为,中国孩子的压力更大, 困惑不安更深,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下去。我们本来就是困惑不安的一代,孩子的成长需要长时间的陪伴和观察引导,在巨大的社会压力面前,这种陪伴和观察引导是很难保证的。中国社会的未来是一场冒险,孩子们并不“渴望出生”。我担心孩子们不是勇士,而是迷失其中。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4/04/08/how-chinese-students-experience-america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常常,只要敌意及其对别的利益具有的潜在危险足够强大,则压抑敌意所产生的后果,本身即足以导致焦虑。隐约的不安状态,很可能就是以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但是,这一过程往往并不会到此为止,因为人有一种强迫的需要,它要消除这种从内部威胁自身利益与安全的情感。于是产生了第二种类似反射的过程,即个体把他的敌对冲动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第一种“伪装”,即压抑作用,需要第二种伪装来补充:他“伪装”这种破坏性冲动不是来自自己,而是来自外界的某人或某物。从逻辑上讲,敌对冲动所投射的对象,恰恰正是这些敌对冲动所针对的对象。其结果,那个人就拥有了投射者心中那些可怕的成分。这部分是由于那个人被赋予了投射者本人受到压抑的敌对冲动所具有的残酷无情的性质,部分是由于在任何危险中,这种效应的程度都不仅取决于具体环境,同时也取决于人对这一处境所持的态度。人越是缺乏防御能力,危险也就显得越大。”
摘录来自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卡伦·霍妮作品)
啊啊啊啊啊
读过 死刑判决
https://neodb.social/book/5uzqmhv8hBcpg8RZeU5ypy
译者序写得很好读,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也没有看明白、文盲我从出生开始就对法国文学毫无头绪了,抱歉
#不听仙乐听仙人开会
不合时宜最新一期请了《坠落的审判》北大映后会上的那个翻译姐姐,姐姐说法国没有像中国网络上这样这么集中热烈的女性主义话题讨论,可能因为一个巴黎年轻人在现实里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她们可以参与更多现实里的活动,也可以在现实里讨论,中国人没有空只能在网上。
……猜猜是谁听到这笑不出来了
不再读 银河铁道之夜
https://neodb.social/book/0VnZiaLvlzMezTuDaY5ofc
实在是不喜欢…
在读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https://neodb.social/book/0kQLzojQK8LjIIq67CfA3z
聚焦于以焦虑障碍为主的“神经症”,很好读懂的精神分析著作
读过 你的夏天还好吗?
https://neodb.social/book/52zQ9w8XeWT1a129lwuMcQ
真的是好韩国,就那种,环境,世界,社会,人际关系挤压中留下一点小小的空隙,角色在这样的小空隙中生活,可能已经失去居所、朋友、父亲、母亲、恋人、勇气、全部的生活秩序,在失去之后依靠曾经美好的回忆对抗抑郁阴影,为“生命”、“存活”这样本质的事实狂喜着。性别差异在她这本短篇集里也无法忽视,她用女人的视角写的几篇都真实得无法抵抗,同为女人一定能感受到她写的文字里有多沉重的现实铸造的钢筋混凝土,阅读时没有幻想的余地只能被压倒;而男性主角视角的几篇相比之下简直明亮充满希望,她像是在塑造自己理想中的形象、保留了女人原本的部分但是转换性别之后的故事——太自由了
读过 我想和你谈谈精神病人的世界
https://neodb.social/book/4lPDazJHcLIwKUDvNPe2wG
非常实用的一本书,对于精神病发作中或曾经发作过但还懵懂的人来说这本书可以解释自己生活中很多的挫败和异常、并且鼓舞自己寻找通向未来的道路。对于健康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好读的可以让你了解你的朋友/家人/子女…等在意的人的书。非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