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音乐产业工作的网友聊天,聊到一点,知名的“英摇大战” Blur vs. Oasis 不仅掩盖了Blur的主要成员本身也大多来自工薪家庭,更重要的是,这让我们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曾几何时,一个工薪阶级的小孩进入艺术学院与音乐学院学习并不会被视为一种“财务自杀”(虽然还是有一点啦,但是):他们能够通过申请贷款,获得奖学金,艺术基金和助学金的方式来完成学业。现在这样的资助少了很多,甚至可以说降低到了几乎没有的程度。
并且在现在,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成为一名艺术家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而工薪阶级的艺术家因为不断上涨的各类成本不得不离开这个领域,现在社会对艺术学校毕业生后续职业发展的资助和扶持也几乎完全不存在。
人们现在认为只有富家子弟才能去上艺术学校,但这是不对的,艺术行业并不是一直如此昂贵而入不敷出,而是逐渐变得如此。如果我们真的记得“英摇大战”留下了什么的话,我们应该记得:艺术行业曾经并非对工薪阶级而言高不可攀的贵族行业。
前面说到我这两个搭子是两个小伙,第一天拼车通过他俩完全不加密的方言我猜他们职业是军队或警察,关系是同学或同事。因他们提到班长、副班长,这点像当兵的,但又提到中队、大队,这个像警察(如果是侦探角色这时候就推断出消防员了吧但我还没有);部分时候用上岗下岗代指上下班,有点像当兵的;提到本次请假出行的难度时表示“就说出去爬山这种有训练感觉的才给批假,要说去逛古镇啥的不会给假”,这又让我觉得是警察,因为军队请假应该比这更困难。
范围缩小后我注意到,两小伙穿的都是亮橘色冲锋衣。不同款,不是发的,显然自己买的。按理说亮色冲锋衣很多,在野外容易被救援的颜色,但事实上人们真正买冲锋衣的时候不会想自己在野外出事,所以除了玩户外玩到审美完蛋的人才一看亮色大花格外来劲,大部分人都买黑色灰色蓝色(兼容商务通勤休闲场合)、各种莫兰迪色(我买的这个montbell就是一个灰灰的猪肝色,显白,但太行山中有一种紫灰色的页岩和我衣服一模一样,我掉在岩石上摔碎了都看不出来)、浅色甚至白色(拍照好看)、迷彩(真正的猎手和出事了想死在山里的人)。而且亮橘色是所有亮色里也比较挑人的颜色,下得去手买这个颜色的人大概率见惯了这个颜色出现在自己脸周围,看惯了就觉得美了。推定为消防员。
推定为消防员后,线索逐渐汇聚起来。两小伙话比较密,徒步过程中,曾多次体现以下细节:
1️⃣看到山路上有烟头就说“不要命了”,看到露营人搭灶的遗迹就说“牢底坐穿”。其中一个小伙有烟瘾,路上说想来一根,另一小伙立刻说“知法犯法”。
2️⃣其中更活泼的那个小伙路上每次见到山体滑坡皆用手指示,并大声提示“扇啼花破!”路上每每看到羊在半山吃草,就说“这个地方山体稳定不会滑坡。”另一小伙说,“连羊一起滑下来了。”
3️⃣老龙口瀑布有一观景点。活泼小伙要向下走,另一小伙说“你掉下去我可没法救你。”小伙立刻说,“你可以从那边的峡谷进来救我,如果四面环山是真的没法救。”
综上,推理为消防员。
……其实是他俩走到一个地方忽然掏出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中国消防救援”六个大字,并要求我拍摄他们的以下照片:单人用登山杖串起旗帜面向群山挥舞;单人双手拎起旗帜;两人抻起旗帜;两人拎起旗帜并比大拇指。真的好无语。一想到世界上真有人干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我就
@board 你是否曾想把喜欢的歌在钢琴上弹出来,却不知该从何下手?或是尝试过扒谱,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果是,本期播客也许可以为你解答一些长久的疑惑。
这是一份钢琴改编与再创作的入门指南,手把手教你如何从零开始,选曲→扒谱→拆解→组合,最终完成一首可以自己弹出来的改编曲。用做饭打比方的话,这份“食谱”或许不会让你一夜之间成为大厨,但它能为你建立起对于食材、味型、加工方式的认知框架,为更多更不一样的发挥打下基础。
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起来,享受改编的乐趣,打开创作世界的大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创作更自由的事情啦。
EP5 Reel: https://www.instagram.com/p/DGir1tgRHXC/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5-%E9%92%A2%E7%90%B4%E6%94%B9%E7%BC%96%E4%B8%8E%E5%86%8D%E5%88%9B%E4%BD%9C/id1729045388?i=1000696173810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OC9Assurr8hHPl0v6CnRz?si=-pGLNGvTQD6tynY9iRtwUw
RSS: https://looseleafclassical.com/rss/
真实的反杀叙事下女的需要对抗司法,这种对抗是中性意义的,是对方在试图侵害“我”或剥夺“我”生命时,在生存危机下“我”却剥夺了对方的生命,但在现代社会里杀死一个人并不是结束,你要走向司法审判,你要在对抗司法中获得司法对你行为的最终衡量,之后不是求司法公允救救我,而是在对抗中获得司法的正视,你要一审你要二审你要上级法院和检察机关的行政复核,英美法案体系下你还要经历陪审员和媒体的审视,我会在反杀叙事里支持所有因为反杀而站上法庭的人,但是我觉得一个因为“更方便辩护”就提出反杀建议的律师,是不是在偷懒,为何要把更多一部分责任交给受害者,我会质疑一旦反杀之后如果遇见更复杂的司法异议,甚至影响律师的后续执业声誉时,ta会不会因为偷懒而放弃自己需要为其辩护的对象,实际上受害人更需要“你杀死对方我们律师会为你辩护到底”。
写文档写吐了,看首页转的什么写作软件说是带连击特效,默默给obsidian装了一个obsidian-power-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