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xn--11xs86f.icu/zh-CN 投稿:
前段时间,江西南昌有外卖骑手因为平台抽成过高,自发组建了一个南昌骑手合作社,是想绕过平台,直接和商家合作,这样达成双赢局面,组建成功后大家都在自媒体上宣传。
那段时间挺多人都在了解这个事情的,然后过了差不多半个月,群全部无缘无故解散了,多数群友被派出所打电话询问,甚至在派出所当地的还要被传唤,网上再去搜南昌骑手合作社也搜不出一点点消息了,全部被删干净了,包括知乎,抖音,B站全都是。
《被全网封的中国经济文章到底触及了什么痛处?》(連結在中國訪問需要非常規手段):<https://inv.nadeko.net/watch?v=e1Kc7lRgf3w>
連結來自YouTube的開源替代前端(保護隱私)-Invidious~
最近尝试的一些新奇的食物搭配:
1.韩国烤五花+青苹果片
绝配,无论是口感,甜度,酸度还是香味都极为贴切。吃的时候就在感叹这怎么不是韩国烤肉的标配。传统的配菜里蒜片太辛辣紫苏太粗糙青椒有淡淡的汽油味,只有青苹果是完美的六边形战士,超级推荐!!
2.广式腊肠+椰浆
somehow椰子的香气和腊肠的油脂香和白酒香很搭配。做煲仔饭的时候加了一勺椰浆进去直接香哭了。
3.希腊酸奶+油泼辣子
麦当劳前几年推过一个油泼辣子冰淇淋,这个我没吃过。但是希腊酸奶的这个搭配挺好吃的,自己做也可以少加点糖。
4.青咖喱+青藤椒
我超喜欢青花椒的味道。小时候就会拿青花椒粒当零食吃。长大后也很喜欢青咖喱强烈的植物香气。这两个合在一起还蛮搭的,有种“鲜香麻辣”但每种味道都不是熟悉的那个食材提供的感觉。
5.birria+四川泡菜
birria以及类似的番茄底浓郁卤汁的taco本来就会加白洋葱/沙拉当配菜。把沙拉换成鲜辣爽脆的四川泡菜保留了口感的同时增加了发酵的酸味层次。配合小青椒白洋葱香菜青柠食用风味更佳。发酵味和烟熏辣椒味也是很好的互补。
6.leek+寿喜烧
我一向觉得寿喜烧里的大葱吃起来有点太辛辣。英国的韭葱更大也更甜,纤维过粗的缺点放在寿喜烧里也能被原谅,涮煮起来很不错(烧焦大葱额外提供风味)。想起世奇有一集就是在寿喜烧里煮神秘黑色果冻,大意是寿喜烧食材百无禁忌,那这个菜谱日本人也许也会approve
读过 我,不适应
https://neodb.social/book/0radnB7FJ33zJEiESXX2C0
看到当代的小说心情真高兴啊,然后所有的话语都是那种日本人想说又不说的感觉,过了青春期看就只是一种旁观的感觉。有很多女孩子对女人、伴侣、恋爱的想法,蛮真诚的一篇小故事!
读过 潮骚
https://neodb.social/book/4BrDynXTUXamzoztT9ygXS
写景的部分会让我回想起真实的小岛,但是故事就很简单,陈德文这个译本也看起来非常古老,感觉无法喜欢
昨天是大孩学校和老师的约会日。跟老师聊完,终于明白一点法国小学及初中前段的教学方式了:重复!
同一个知识点,四年级学一遍,五年级学一遍,初一再学一遍。
我觉得这样非常好啊。我们中人,从小就被“XX基础不打牢,以后根本学不好”的恐惧笼罩,小孩从小就各种补课,无他,就是要把这个基础打牢了,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建高楼。然而法国人真是已经把这个问题想透了:小孩子哪有学一遍就完全学会百分百理解了呢?没事,我们多教几遍,第一遍学不会还有第二遍,第二遍学不会还有第三遍。而且这个也是符合大脑发展的,有些知识点,小孩那个时候大脑就是没发育好,死活就是学不会,那与其哭哭啼啼苦大仇深的纠缠,不如放一放,等他脑子长一点再学一次。
大孩也表示有些知识点,学到后面终于能明白之前没彻底理解的地方。
数学老师表示:他们班所有人都超爱数学,十七个人里十五个都认为数学是他们最爱的科目。感觉真是很厉害的老师啊。
@pamafan 想提醒一下久坐对血液循环和腰都其实不是很好,所谓坐得舒服的椅子也可能是一种腰被托住半躺但实际还是让腰承重劳损的情况,推荐去了解下健康的正确坐姿(重心在坐骨上)再计较椅子
此处索引一下以前的嘟文 ( https://o3o.ca/@limehho/110950882050094489 )
今天上午去游泳,脚不点地地游了20分钟自由泳。
其实一段时间之前我就知道自己可以做到较长距离,但还是一程自由泳一程蛙泳这样接力。
今天游到75米以上我意识到,之前一直觉得没法连续自由泳,是因为心率太快了。动作快,全身消耗氧气的肌肉调动得多,每一口换气补上的气都仅够消耗,还有接不上的意思,心率就不得不迅速加快提高供氧效率。我每到池边就本能地切换蛙泳或仰泳,是因为这样心率可以迅速降下来,体感就是不觉得气紧了。其实游到池边并不是肌肉疲劳。
意识到这一点,我可以继续自由泳,一样能把心率降下来。重点就是:大腿放松,松到基本不动弹,就随上肢的划动漂着,只在一个stroke结束时做最小程度的kick,效仿鱼尾巴调节姿态的功能。
大腿是人体肌肉最多最密集的部位,在都发力的时候,两条大腿就最“重”。其它部分,胸腔不必说,它有足够空间保持浮力。腹腔虽然没有肺那样能装大量空气的器官,但是它的相关肌肉也不多,就是腹肌收紧调节身体实现水平姿态也不会让人体下沉。所以对于游泳者来说,大腿的发挥就是耐力的最大发掘点。
初学的时候觉得学游泳难,是因为人的本能就是做任何运动都会大腿发力。大腿过度用力就会看到人往下沉。所以不管是哪里的教练,教自由泳或仰泳打水的时候都会强调,不要从膝盖以下发力踢水,要从胯骨开始发力,胫骨、小腿、踝关节及脚掌,只是顺着胯骨连锁动作而已。如果从膝盖以下发力,大腿必然也是发力的。从胯骨发力,股骨胫骨其实只是九节鞭上的两节,跟着动而已,并不需要肌肉紧张。所以如果有教练说要用大腿发力不是小腿,其实ta说的是从胯骨发力。
说从胯骨发力,最好的类比其实是“像骑自行车”,轮到这一侧发力的时候,一蹬/一摆腿完事,肌肉用一下立刻又恢复放松,两侧交替发力,即90%的时间里,大腿都处在放松状态。在发力的10%时间里,左右侧各分5%。
我记得上次看effortless swim的视频里教练就说过,游泳游泳,前进和速度主要看上肢出力,大腿就起个鱼尾巴或者海豚尾巴的作用。他们主做triathlon运动的训练,所以多的是跑得快、骑车也快就游泳觉得费力且慢的学员。
大腿放松下来,可以感觉心率很快就从180降到100左右。氧气够用,身体就没有气紧的感觉了。
把大腿放松下来说着容易,但一个常见的困惑是:这样腿不是沉下来了?拖着两条腿游泳不是越游越慢?
其实不是,觉得人松下来就越来越游不动,是身体姿态的变化导致的。身体紧张的时候人体更接近直线,所以遇到的水里阻力也会较小。如果松下来身体在水里就呈M型(头高臀高,手低脚低)或者倒V型(只有臀部高),这样阻力无疑会很大。
所以很多训练都说要保持身体的流线型,什么叫流线型,就是从指尖手腕到胸腰臀再到脚尖,都处在一条相对水平的线上。这个要求的一是手臂的划水效率要高,一次pull带动的水足以形成水流,让整个身体顺着水流的反作用力前进,另一个就是减少腹部的线条,收紧上腹部的肌肉,整个身体形态就能在水里更平直。
很多人以为学游泳是要学会战胜重力不让自己沉下去,其实游泳要打交道的更主要的是浮力。水体足够大,人体那点重力在浮力面前根本不算什么。任何人放松肌肉都能浮起来。君不见杀人抛尸都得绑块石头,悉因人死了就不会再收紧肌肉了。
感受得到浮力,接下来就会感觉到浮力对游泳每个动作造成的阻力。越勤奋的人越容易在这个地方吃亏,因为勤奋的人不惜力,务必要把力气用足,全身肌肉铆足了使劲,下沉。
越会偷奸耍滑、用最小的力换取每一米的前进的人,最能迅速得到其中三味。游泳会调动到各个部位的肌肉,但是不到用它们的那一刻,这些肌肉都该放松。
然后你就能感觉到那种自己在一块巨大的蓝色果冻里滑行的快乐了。
今天电脑网络比较正常,总之先把书店特辑发了。
很多功能都很简陋,想要抄的图片排列没抄出来……啊,凑合用吧嗯,搞不动了!
对了对了,如果可以请大家用用鲨鱼简陋的播放器,一起听歌!
https://trails-of-isara.vercel.app/2025/%E7%89%B9%E8%BE%91-%E5%96%9D%E6%B0%B4%E5%8F%91%E5%91%86%E6%83%B3%E4%B8%8B%E7%8F%AD%E5%89%A7%E5%9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