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有一个简单朴素的信息甄别小技巧:讲话特别极端,用词特别难听的,熟练运用各种党派政治斗争词汇,读下来情绪澎湃或者焦虑非常的,我都不信。
不能说百发百中,但首先成本很小,其次以实践多年的结果来看,误差完全在接受范围内。
补充:如果有误伤,由于互联网信息往往会重复很多次(比如李文亮吹哨,那段时间不止他一个信息源在提示),如果这个信息真的值得注意,那么大部分时候它总会以更温和,看上去更具有说服力,更将思考权交给读者,更具有逻辑性而不是情绪性的的方式再出现一次——相当于一层保险,虽然无法完全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