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看到末尾,问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史公哪里,香君哪里,真个茫茫世界孑然一身。

有象友提到这条,忽然想到昨天看霹雳眼,还有一段我很喜欢,说史菁菁请剑藏玄杀花风云,回来发现独眼龙已然不在,心疲忧苦,如焚如煎,奔波绝望中寻至齐眉山,只听梵钟平和,举目看见庵门题字,忽然再也坚持不下去,一切皆抛,于断情庵中剃度出家。“史菁菁顿时感到一种极度的累,自己已经无法再找下去了,红尘的一切,独眼龙、金太极、紫霹雳……都不要了,什么都……”,想到我从前很不能理解桃花扇的结尾,但如今来看,国不知哪里,家不知哪里,忠义仁勇不知哪里,爱欲痴缠不知哪里,还剩些什么呢,天地白茫茫一片浩浩荡荡空空,神魂怔怔然立在这里,不也是浩浩荡荡空空。

翻到省昆推送,编剧讲这个结局的改编“比起躯壳的不团圆,更大的悲剧是精神的不团圆。我让香君去找一个“并不存在”的侯方域,李香君仍然是孔尚任所塑造的理想主义者,但侯方域不是,他经历了时事的变化,完成了他的人生,所以他选择了入道。舞台上他们两个隔着一扇庙门,精神的不团圆愈发明显,如果打开这扇门,戏剧的张力就没有了。”

Follow

(不懂戏曲,随便说说)
说起来听省昆那版游园惊梦,极远的唱腔让故事的进展变得极缓,景、色、人、物、情、欲被反复描绘、堆叠、晕染,而观众人在现场,被人为地与剧院外的广袤天地隔离开,角色要表达的东西成为唯一需要感受的东西,于是每个字都被咀嚼、体验、反刍,显出与浏览文本时全然有别的力度,听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都这般付于断井颓垣”时心里猛然一震,前边还在唱“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愁闷只是“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凋残只是“画廊金粉半零星。”,一种高贵的,无聊的,优雅轻盈的忧伤。而往后竟然急转直下,一片温软锦绣春光里,杜丽娘最初的感受竟然是“断井颓垣”——杜丽娘究竟有没有见过断井颓垣?

于是我觉得杜丽娘有一种天生的自恋与自毁,寻梦一节,她看到“忽然大梅树一株,梅子磊磊可爱”时首先想到的是“我杜丽娘若死后,得葬于此,幸矣”,写真一节,侍女说她消瘦,她首先想到的是“若不趁此时自行描画,流在人间,一旦无常,谁知西蜀杜丽娘有如此之美貌乎!”,学堂与父母当然没有教过这些,但她似乎天生就将情与死连缀在一起,于是情极而死似乎也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