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听说长毛象上有好多人,特地来注册一个账号问问大家。
妈妈最近一直在加班,昨天凌晨一点还在电脑前工作,我们都在妈妈衣服里睡着了。请问人类都是这么累吗?

年更选手写了一篇:
极 i 社畜从 0 到 1 东京生存非完全指北
tantalum.life/posts/tokyo-livi

我真的是年更了,简单写了一下从下签到赴日生活的过程和本人建议
虽然内容和我的 i 没有半毛钱关系
准备来日的友友可以来看看。本人工签哈不是留学生,有在日的友友可以私信交换联系方式!

在小红书看了一天猫猫狗狗,夹杂着外国剧韭hp极乐迪斯科的饭,打开微博一刷觉得被骂到了,我软弱,我看了几个猫猫头就放弃独立思考了(不。

我完全同意首页的所有讨论,关于美国人自称难民,英语霸权,白人特权,对中国不切实际的滤镜,他们自以为是的反叛。这些话都要说,要说给中国人听,也要说给涌进来的外国人听,要拿到小红书上去对着他们的脸说。然而问题也就在这里,小红书不会让我们说的,也不会让他们看见的,他们进来只会成为老外旅游团,随便逛逛说嘿中国真好中国人真友善(仅限对白人)。

但是我真的很难不对这件事保留一些滤镜和正向希望,真人和真人发散善意、互相对话的瞬间太珍贵了。看到有堪萨斯的女孩发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下面评论说你们也嗑瓜子吗,博主回复“是的,我们真的很像。” ask me anything系列还有一个阿拉斯加的因纽特女孩,中国人在下面问,你们住雪屋吗,博主说现在是楼房,殖民主义以前住。一个内蒙ip回复说,哈哈我也经常被问是不是住蒙古包。友下午还发给我一张截图,一个评论区说中国人和美国人都觉得新冠是对方实验室里泄露出来的,一个外国人总结说,咱听的是一样的瞎话。

还有看都看不完的交猫税,我忍不住每个都进去点赞。一个的博主发了她的一只眼睛瞎掉的小猫,结果下面有两个中国人回复了自己的独眼小猫的照片。另一个交猫税的博主给自己视频配字“无子女猫女士活动”。我还关注了两个肌肉美女,一个是美国矿工,一个在澳大利亚教砍树,下面是小红书经典的“女的厉害”评论区。发这条嘟之前,最后一条看到的是一个白人奶奶揉面,下面一个月季花头像的人回复了自己做的欧包,并且问能不能发一下食谱。

我毫不怀疑也毫不意外审查打码分区马上开始,马上让外国人尝尝被删帖禁言封号一条龙,马上老中开始种族歧视发言,马上让提及一句台湾或者lunar new year的博主被粉红喷到退网。没什么可着急的,很快外国人就能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猫猫净土。可是这也是一次机会,让外国人看见具体的中国人和他们真实的好与坏,切身体会一下具体的被铁拳锤的滋味,到时候或许这些外国人还是脑残GenZ,什么也懂不了,又蝗虫过境回去了。也有一点点可能会想唠点什么,又很快被删,最后大家相顾无言,再发张猫,老外旅游团依依不舍但也回国了不再联系了。

今天下午刷到的地球村帖子,热评说“可预见的昙花一现,但是这一刻,先享受了。” 另一条说,“这个梦出现过,我会讲给后人听。” 这些年生活里只剩切肤之痛了,2008年的旧梦能重温一个下午,能让10后浅浅地窥见曾经被叫做地球村的东西,有一点点新的记忆留下来,我想到就很幸福了。

(我就是随便写写,我也感觉到自己很cringe了,觉得我说的不对也不要当我面骂我,我太脆弱了我看见德克萨斯州的马都想哭。)

以及因纽特博主的ama帖子,评论区真的好像李华和外国朋友写信,我又热泪盈眶!

xhslink.com/a/CPhOwpqRHYK3%EF%

长大就是会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吗…好想念烟台的海

补充:对于认为自己具有一定ASD特征但是又感觉自己达不到确诊标准的朋友,推荐了解一下BAP

Show thread

如果有友友对深入、学术地了解依恋关系感兴趣,不满于市面上常见的僵化流行心理学描述(回避性依恋就是怎么怎么样),可以看一下卡洛斯·皮提亚斯·萨尔瓦的《未竟的依恋:理解和疗愈内在的创伤》

我的推荐理由:
1️⃣ 它是一本足够新的心理学著作(西语原著出版于2021)。时效性对于心理学太重要了,毕竟研究五年一个节点。
2️⃣ 它不露痕迹地结合了实证证据和精神分析等流派的临床经验。实证证据和治疗实践常常是有隔阂的,很多广为流传的临床经验很难被研究直接验证。但是这本书结合了实证证据的严谨性和临床经验的全局性。
3️⃣ 角度非常好。这本书是从创伤的角度穿刺依恋关系,这意味着它能把零散的诊断标签和泛滥于流行心理学的依恋理论结合起来。很多只了解依恋关系皮毛的输出者可能会贸然把人放进回避型依恋的抽屉,却不知道怎么理解与之黏连的更复杂的心理结构,例如双相、焦虑、人格解离。但它们其实都需要经过通用的认知功能结构,例如情绪调节、自我认知。着眼于这些动态结构而非僵化标签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灵活、个体化的理解和干预,踢开宿命论的陈词滥调。
4️⃣ 覆盖了更长的发展过程、更多的人际关系和更严重的演化状况。如果你和我一样有过人格解离等更复杂的状况,你可能会很难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市面上有效的信息很难找。这本书关于解离的章节能帮我梳理清一路以来我是怎么形成这样的心理结构的,这些特质又怎么不自觉地吹动了我的其他关系。我会意识到我自生命早期开始,非常长期地,没有得到有效的情感回应,一直处在危险的心理环境,也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叙事。比起其他的创伤类书籍,这本书侧重侧重人际互动的视角,非常集中、灵活且有穿透力。其他书可能是“事件——创伤”。但这本书补全了互动这一中介变量,变成了“事件——互动(认知)——创伤?”。而中介变量里往往藏着问题解决的关键。
5️⃣ 严谨而慈悲的认知视角。作者很少对哪一方给出谴责,但也并不软弱地回避问题。他坚定合理的中立来源于更全局的视角:互动是双向的。每个人都受制于自身的依恋特质其他的心理结构。因此,依恋损伤有时会传递,但也可以经由心智化(有意识的自我觉察等)等努力让悲剧终止。

除了推荐以外也有提醒:
1️⃣ 这本书有一定的阅读门槛,偏专业性,没有体系化心理学训练的读者可能会读着有点费劲。量力而行就好。
2️⃣作者更侧重对依恋创伤形成机制的梳理,治疗方面我度过来感觉没有那么有帮助,很多治疗建议也是偏供专业人士改进工作,没有很多直接的资源指南。

阅读建议:
没必要按顺序读。可以前前后后翻。可以在微信读书找到。很遗憾的是似乎没有英文译本,有能力的读者可以看西语原著。

《Mastodon 将控制权转交给一家非盈利组织》 去中心化社交网络 Mastodon 宣布将其所有权和控制权转让给一个新非盈利实体。Mastodon 不再受 CEO Eugen Rochko 的控制,这与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马斯克(Elon Musk)等社媒 CEO 施展其权力形成鲜明对比。在短期内,用户不会有任何改变,Mastodon 将继续托管 mastodon.social 和 mastodon.online 两大实例,支持联邦网络。 | solidot.org/story?sid=80320

store.steampowered.com/app/152
一句话简评:一个绝望的同人女决心自我毁灭。
我活着就是为了玩这个游戏,真的,推荐游玩,我用我搞过的所有cp起誓这是我玩过最好的文字游戏,而且它远不止如此。
还是免费的

柑橘与百合介绍过的书<Frankissstein: A Love Story>在去年六月出版了中译版,译名为《人形爱情故事》。这部书写作了当代的弗兰肯斯坦是如何制造名为人工智能的怪物的,全书贯穿女性体验,酷儿经历和文学史考察;在chatGPT横扫一片的今天,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也更加迫切。本书作者珍妮特·温特森的成名作是女同圣经()《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她老人家近年对人工智能很关注,本书出版在2019年,正是AI成为热门话题的4年前,几乎是预测了许多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
视频链接:
youtube.com/watch?v=yorFiOSt04g
中译版NeoDB:
neodb.social/book/1ygHPcGdKSFA

@blessus 奶奶用电饭煲吧,电饭煲做肉真的绝绝子,鸡跟猪都好做,牛还没试过,鱼虾海鲜应该不行
鸡就买个盐焗鸡腌料提前腌一晚上,下面放姜葱蒜片垫着,开精煮模式,一遍包熟,打开盖子黄澄澄的鸡底下浸着黄澄澄的鸡油,如果嫌不够焦黄可以翻个面再精煮一次
猪也是完全同样的操作,梅头肉或者五花肉切大块切小块都行,看你想啃大的还是吃小的,调味料(叉烧酱柱侯酱任何喜欢的酱)腌一晚上,垫姜蒜片开精煮,贴底的肉还会有那种脆脆的美拉德反应的焦化层

我如何写博客 blog.douchi.space/how-i-write-

写这篇博客纯属意外——因为我根本没想到“如何写博客”这事儿还需要写——这不跟“如何呼吸”是一个意思吗……写这篇的起因是我前阵子发了博客印象调查问卷,意外收到不少回复,其中有一条提到了一些我意料之外的问题,遂有此文。

初看到的时候有些惊讶,因为我压根没想过这些东西,像前面说的一样写博客对我来说像呼吸一般自然,工具和流程都是长年累月随手累积的自己觉得并不 fancy 也没什么值得说的东西。建现在这个站之初就反复说过,我不是建站博主,也不喜欢在博客上折腾。建站/折腾博客在我看来是“买椟还珠”的行为——或许用这个成语不大恰当,因为带有明显偏向,而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椟和珠都可以是正当的爱好**(当然爱好也没什么可正不正当的),有人喜欢盒子有人喜欢珠很正常完全没必要拉踩,谁小时候还没干过个买小浣熊干脆面留着卡把面给别人的事儿不是?

这里只是想说“写博客的 workflow/productivity/折腾”和“写博客本身”放在我这里,我对前者这个“盒子”没兴趣,顺手就行,自然也没注意过这个盒子怎么买便宜如何改造到最好,边用边改哪不顺手改哪里就是。但既然有人认真写了印象提出了对这个盒子的好奇,那就顺手一写呗。

#blog


在试味道的时候想起来,我一两年都没有吃炒胡萝卜丝的原因是我不喜欢吃胡萝卜。
油放少了一点都不香!
调味还可以,虽然炒着炒着发现家里没有蚝油了但我灵机一动做成了酸咸口并加入大量低卡糖,果然炒菜想要好吃就是得放糖……
为了1.25刀每千克的打折价格大口吃下不喜欢的蔬菜!
不过余味还行,现在坐在沙发上回味的时候又想再去吃几口,胡萝卜,好神奇啊……

大家有没有推荐的快手肉菜菜谱,不是那种前一晚腌肉后一天花椒八角的华丽菜谱,像火腿蛋炒饭这种下班后能做出来维持生命体征的就好,不限中餐,救救做不出菜的博主,感谢转发

朋友们!朋友们!暂停一下手里的事情!来恭喜一下我!在近300小时的play time之后!在河流农场joja流的第四年夏天2号!终于达成了100%!!!!!
我星露谷100%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太开心了谁懂啊我以为我没有这个耐心玩到100%的啊啊啊啊啊啊!!


超豪华鸡胸肉虾仁土豆沙拉!
就这么个东西不算蒸土豆的时间花了我40分钟,回头还要去刷搅拌机,三个土豆就打出来这——么一小盘!就够吃一顿!
下次没有五个以上的小土豆我坚决不做这个菜了。
健康是很健康的,99%脱脂沙拉酱,牛奶,盐黑胡椒,炒鸡胸肉和虾肉丁的时候喷了一点点油防粘锅。
好吃也是很好吃的,奶香浓郁口感细腻……
唉下次尊重土豆!尊重我的饭量!

读过 脏活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solid: :star_empty:
neodb.social/book/4HhSWoLL8CIJ

讲了几类职业,无人机操作士兵,狱警,屠宰厂的工作人员……等等人们会觉得有“道德缺失”的工作。后面稍微有点散。读着读着,有种现代文明的体面不过是把丑陋的东西藏起来,让一般民众和有钱人看不见而已的感觉。
后面我因为感觉非常不适,读得慢了很多。书里说无人机pilot把恐怖分子的“帮手”在家里“精准打击”之后,需要确认死亡,有时需要通过无人机的摄像头,看着那些人的小孩,把炸烂的破碎身体拼回去。然后说这些无人机飞行员因为看到这些,心理会受到伤害。至亲在眼前被炸死,然后小孩还要在监控之下拼遗体,你给我说一个远在美国的,扔炸弹执行的人受到的精神压力?
当然讨论别的确实也超出书的scope了,但说到底,哪怕这里面的“脏活”本身,你虽然说是文明世界之耻,换一个欠发达的国家看都是奢侈吧。

@board
给有兴趣入棒针坑的朋友推荐几个对我帮助超大的英语ytbr和小tips*:

youtube.com/@nimbleneedles?si=
新手友好向,教程视频会配带图的blog文章

youtube.com/@roxannerichardson
Certified Master Knitter,每周二讲一种新技巧,每周五发vlog,我的Knitting教母

youtube.com/@suzannebryan?si=k
这个奶奶更新不频繁,但是每条视频都超级干货

*如果已经会钩针了,学棒针可以从左手带线开始练,continental style,更好控制+一些technic更符合直觉,比如yarn over,make 1 left/right之类的

*想找(英文)免费图解的话,可以加入这个Raverly分组: ravelry.com/groups/lovin-the-f
置顶帖每天都有更新

*想看纯knitting vlog/特殊技巧(袜子,提花进阶类)ytbr推荐可以留言问我

一边冷静地思考今天还能不能凑上既定的学习任务一边冷静地思考这个题是一定要背吗(是的哦)

Show thread

躺在床上睡了两个小时今天的学习任务做不完了啊啊啊啊


芦笋鱼肉豆腐和我斥巨资买的无糖橙汁!
本身味道很清淡的菜,豆腐买错了不应该因为便宜五毛钱就选择超级嫩豆腐,芦笋很粗但意外地很嫩很好吃,蒜放多了一点但反正我本身就喜欢吃酸就这样吧!
其实不应该配橙汁容易盖掉芦笋本身的味道,但管他呢我斥8刀巨资买的橙汁我一定要喝……

Show older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