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faheart
对的对的
@clear_ship
怎么这样
@kishinami
多半好评!
@kishinami
好耶
月球背面 内置微量装置部分的剧透
鉴于并不是那么有名的剧(b站全剧摄影视频播放量刚突破两千),姑且折叠一下。
很新奇地用到了摄影机,像戏剧摄影通常能提供和现场观看不同的视角一样,竟然会使用实时摄影的方式来显示舞台上一些观众无法观察到的部分。比如演员背对观众的时候会将演员正面的实时摄影投影到舞台上。……这种手法电影里见得比较多,至少在戏剧上个人观看的剧目里少见。另一处很有电影感的表现手法在时常插播的视频投影上。仅保留了和先前表演内容实际没有太大关系的视频片段投影作为叙事手段,仔细一想这不是蒙太奇吗。
背景的活动板推来推去,但保留了某块具有交互功能的来扮演各式各样的器具。共同点大约是长得确实有那么一点相似,在每幕场景中被使用得竟然也合理。
也喜欢他们对道具的利用,虽然是一个看上去很有钱(这里指大学生话剧社之类多半会被舞台装置的部分卡住不那么容易复刻排练)的剧组,但也没有仗着经费充足滥加道具。我是说很喜欢这种可能是同一件道具,只是换了个方式摆放,就能够指鹿为马说这是另一种物品的行为。
@kishinami
坏耶!!
没事可以从现在开始做法二排(
@HashBrown
原来如此啊!
@HashBrown
(失忆)
查了一下Joshua好像对应的俄文是Джошуа(?)不懂俄文不确定对不对(
感觉约书阿也比约书亚好,这个至少没歧义(
@HashBrown
小说的小说里那位原型是耶稣的……我印象里之前看的译本没有翻译成约书亚。然后迦南那边(迦南那边)不是另有一位叫约书亚的嘛(x
看到字幕时候的第一反应愣了一下想到隔壁迦南那位去了(
大师与玛格丽特
很喜欢的一个剧!
毕竟剧本原作在那边,只要不是导演善于发挥其聪明才智编辑出一些又新又烂的原创剧情就……喜欢原作的就不会太讨厌吧。
缺点或者是优点:很长,演了八个小时,加上中场休息是十个小时。我感觉剧情也没有很松散吧……不过想必也有一些观众觉得不知道这个剧在讲什么,因为有这样偷听到。我是感觉还好啦。
个人体验上来说觉得这部剧能在演出时一直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看的时候很难走神。像打策略类游戏一样突然就到了中场休息的时间消失术。也可能是因为我太喜欢了。
相较于同样剧场很烂的日落大道(北外滩剧场的一楼没有坡度!),这部在道具上相对简单了很多。没有什么繁复的布景或者转盘转场之类,但对道具和舞台空间的利用我很喜欢。一部分打光是从观众席首排前设置的座位上坐着的演员兼观演人员打着手电向舞台上照射。魔术部分中台下的观众吵架也会从观众席边吵边移动到舞台上,变成灯光照射的对象。葬礼时乐队抬着大提琴充作的棺材,从台下的一个安全出口经过观众席前,又从另一个安全出口离开。台上的人问,那是送葬的队伍?队伍的行进发生在舞台之外的地方。“砍下他的头!”于是幕布合拢,只留下头部缓缓下降,这是被砍下的头,还能说话呢。
显然黑猫的演员是见过活的猫的!表演上有很多有趣的细节。喜欢。
字幕很烂,正如上影节的手工字幕一样会多翻后回滚或者翻太快根本来不及看说了什么。翻译也不太行。会把耶稣对应的那位翻译成……约书亚。明明另外有叫这个的一位啊!很奇怪的翻译。
上戏实验剧场:如果夜航船发生在这里那必然不可能伸脚了。座位有如春秋航空但是好歹能中途阶段性走个十五分钟。从这个角度优于春秋航空。毕竟飞机上不能乱走也不能在中场的时候进店吃肠粉。
@clear_ship
倒也没有这种兴趣啊!
@clear_ship
怎么会这样!
@clear_ship
什么什么
@HashBrown
那当然是二游我又在吃屎了
“熵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