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ihxb 我想写一下自己观点,希望你不会觉得太不礼貌
首先这个观点并不是完全不合理的(所以你也会觉得自己在做类似的事情),是一种非常简单朴素的逻辑,朋友少的人可能是一个和自己更加相似个体≈和自己谈得来,而且可能也意味着对方会更加珍惜这种少量的友谊
有一定经验和阅历的人都会知道“朋友少”这种特征只是一种表象,会得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天差地别,如果只是瞄准这种表象进行交友会发生失望和受伤的情况是理所当然的,客观上来说这一类人里也确实会有极端和危险的个体。
可是问题在于,这种认识确实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探索经验上的,对一个还处于探索世界阶段的人来说,是不可能用自己的经验去阻止对方探索以及试图让对方跳过这个阶段的(虽然想要阻止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啦),如果对方是青春期阶段的话阻止对方可能会造成对方的一些反抗行为
所以如果是出于“如何保护对方”这个目的去考虑的话,不要去正面反驳对方的观点/进行太强硬的干涉,并且做好观察对方状态的准备(如果真的出现极端情况就可以及时干涉),尊重对方的自主性,允许对方可能会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受到一些伤害,将重点放在如何给对方更好的支持,我想可能是更有效果的教育方法吧
长折
@matchamonaka 不会!我很喜欢企鹅每次跟我讨论这种!
啊我之前没有认识到 朋友少的人是和自己相似的……这么一说确实,在同一个封闭空间里被大多数人排斥的人很可能是不符合同一标准,也就是,很可能是像的。
对,我的反对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容易失望。她的这个社交模式有一套combo在,她的理想combo是捡一个没朋友的人做朋友→全身心付出把对方驯养成她的朋友→从此她们是彼此最好且唯一的朋友。
当然现在没有能撑到第三步的,第二步也勉强。我会觉得这个模式只是让她不断饮败,积累自我否定……但也像你说的,我是无法阻止的。
我期待的当然是随着时间,认识到生活是多个空间的叠加,很少有人是所有空间的C,而即使在一个空间中边缘这也完全没什么……
长折
@matchamonaka 是的。啊。我觉得是这样,对于我来说,我看待这个事件是“最好别这么开始”“整个都不对”。但她是没办法接受的。
好像是自省和引导他人的跳跃距离不一样。我反思自己是会跳到老前面,从开头理的。但作为一个他者,替人跳到最开始理,就有点接近于全盘否定。而且我比她跳得更前面,我们始终是有认识差(?)。所以合适的跳跃距离就是企鹅老师说的这种,从结果往前倒推一点点,而且我只负责打问号,她自己去倒推。啊啊啊,我觉得这个是很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