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我想请教下各位:大家在看书做摘录的时候,如何避免“像在做小学摘抄好词好句”作业的心理障碍?
我能想到的就只有写每段摘录感想,但又不是每段都有感想,而且写感想负担好重。
大部分的想法就只有:哇好有趣(。

@Hydrangea 并没有这种心理障碍……就是普通的摘录
大概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浅薄?

@Hydrangea 我好像只会对自己的看的这一段随便写感想……也因为如此感觉看完了啥都没留下来,感觉还不如好词好句本

@Hydrangea 看书基本不做摘录,喜欢的部分会标记以备重读,摘录时常会缺少完整的语境而显单薄歧义。不过有时确实会遗忘印象深刻的地方。

@province 是,摘录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上下文。

想包括上下文语境就会变得很长很无聊。

@Hydrangea 塔塔摘录了以后会经常看吗?如果不是经常看,那么就相当于给这句话点个赞!可以增加阅读体验!可不是摘抄作业呢(虽然我觉得摘抄作业也没什么,语文课本来就是在教人阅读写作才对)

@konatasick 希望能时不时看看,因为看过去的摘抄很有意思:我还看过这种东西!

@Hydrangea 那就只是阅读的一部分了!我也喜欢做笔记从来不看,但是做笔记可以让我更专注一些!

@Hydrangea 感觉大部分批注是“哈哈”“是的!”然后划线划线…(揍
毕竟这种情况下是因为作者已经说得足够好了,我没啥要补充的ヽ(;▽;)ノ

@Hydrangea 可以试试不要那么拘泥于形式?比如用便签摘录,复印下来剪切粘贴到本子上摘录,使用阅读小卡摘录,摘录感想的话可以不写或者只写一两个字作为提示,回看的时候也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这时候可以记录在旁边。

@Hydrangea 感觉是阅读习惯不同。塔塔好像是把东西化为己用型,只是誊挪,就会有不安心感。
我看书是做标记,潜意识也会分类:好词好句是划线,感想是批注,两者没联系,划线就是没感想hhhhh。一本看完,既有我爱不释手的表达(好词好句),也有我强烈共鸣的(批注),我就很满意。

不过这应该也和读的“什么书”有关,我常读的是故事hhhhh。强理论型或者工具书这类,就很需要多总结多写感想。

顺带,推荐个我很喜欢的读书博主。他是细读型,看他的分享经常“啊,还有这一点啊,还能这样读书”。作者应该很喜欢以及感动这样的阅读吧。
附上我相册里刚好有的一则微博。现在id改了:项槐蚕。

@xpihxb 我觉得抱有摘录的想法去读书,目的感太重了。
但是完全不做记录,我又记不住究竟读了什么。
写读后感想倒是一直在做,但这种就很容易变成“我喜欢”撕心裂肺凑出三句话,“怎么能这么写!!!”八百字…………

@Hydrangea 我懂!!!

我是已经接受自己读完就是会忘的……也接受自己表达不清——看到伟大的作品或者超级喜欢的作品失声是必然吧!
就,记一点是一点,记到就是赚到。试试不要作减法?这样会总是感觉不够,但我觉得那个【够】是够不到的,书就是常看常新的东西……我就:看啊!我又多理解了一点!这样hhhhh

以及……我很喜欢你的读后感啊!明明很会表达!有的书我也看过,你完全说出了我想说但说不出的东西,很感动 :ablobmeltsoblove:

@Hydrangea 哦哦哦!我想到了!摘抄不是对搬运力量的考验啦,是在检测侦察能力!同一本书,有那种宝贝是明晃晃金闪闪大家都知道好的,也有是你才识货的,也有是你才发现的!

摘抄就是选择和发现啦!大家摘的肯定不太一样。十年前和十年后摘的也不一样。之前《包法利夫人》那里我就没注意到,是你提醒我,我才:哇!!!!哇!!!!!
而你看我对他们初见的摘抄(完全不一样(是我不行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