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nmiona 随机波动何止是单调…………我第一次开始反感这种播客讨论方式就是因为听了她们聊动森的一集,可以说是完全不认识这个游戏就开始聊动森的资本主义思想了。
@seanmiona 我当时很震惊,因为当时主播很明确地说了“不玩游戏”,然后她们请了一个据说玩游戏的嘉宾,那个嘉宾一听也是……就是她很明显不是游戏玩家,是那种,玩了一点点,就开始研究游戏的(我不知道怎么形容)高校研究者……
所以她们聊的内容在我(游戏玩家)听来充满了基本事实上的歪曲和误解,以及建立在歪曲和误解上的理论化。我当时立刻想:如果动森是这样,那其他的内容呢?动森因为我很了解,我听得出来,其他的讨论是不是也是这样,找了一个理论就兜头套在想象上?
@Hydrangea .....这样说来好像不是一次了,讲某个主题但说自己不怎么了解。我很震惊的大概就是浪姐专题,姐姐们没怎么认真聊,平时爱讲的价值也不怎么讲,倒是疯狂在讲蔡徐坤多敬业(不了解蔡徐坤但这个主题走向很奇怪),表示变成了蔡徐坤的粉丝所以深入了解了饭圈,不做任何批判就开始讲饭圈文化的意义和「联结」(这个词在这个节目里频繁和模糊到引起我生理不适),对谈的另一个主播对这些也完全不懂,完后找了个韩国教授的书表扬了半天。张之琪的文章很喜欢,但是这个播客听到现在我都没有兴趣把她的声音辨认出来。后面就是嘉宾比较感兴趣了才听一听。
@seanmiona @Hydrangea 我觉得是因为采访水平太差了 都拿着自己的台本儿说,台本儿还陷入了套路,前几年剩余价值时期还有拙朴的坦诚可以说是瑕不掩瑜,结果做着做着好像把瑜发扬光大了😅
@boxue @seanmiona 我也觉得,我觉得是不是长期做输出都这样啊,剩余价值我也听过不少,感觉是越往后输出越陷入模板僵硬化,越讲到后来越:我看到这个标题就知道她们要聊什么,无非是那几个内容套一下。
@Hydrangea @seanmiona 我觉得可能是我grow out of it了,我一开始听剩余价值差不多2019年的时候,觉得她们真是很会说话,也有文化,后来我自己接触的新闻和观点都更多了越来越觉得她们陷入一个很无聊的精英主义叙事,同情和感动都很肤浅,我上一次的评价是:“因为这两个节目的精英知识分子视角难免显得十指不沾泥,很多讨论都有点空中楼阁,虽然我自己也没有行动派的经验,但是我作为一个听众还是可以感受到创作者是隔岸观火,那我听这个节目就又多隔一条岸,连烟都看着模糊。”
是的,刚刚我也在和此方说,感觉是有一个自己成长的过程,因为我听剩余价值的时候还是在学习这一套“网络键政理论话语”,但我听随机波动的时候我已经对这一套非常熟悉,而且已经开始产生质疑了,也就是你说的感觉到她们实际上是一种精英主义叙事。
我现在听早年(20年左右)很红的几个播客,多少都有点这种感觉。
@boxue @Hydrangea 可以精英主义也可以完全来自书本,也算一种声音,但她们就是……永远都是同一套框架同一种切面套一切,思想本身不再有能打动听众的力量。同情和感动都很肤浅+1
@Hydrangea 哈哈哈因为没玩过所以那一期听得云山雾罩,原来不是我的问题。。叙事/性别/框架/场域,几个词颠来倒去绕晕听众。她们被心理咨询师怼得不知道该说啥的两期我反而都收获很大h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