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说起来我有一个简单朴素的信息甄别小技巧:讲话特别极端,用词特别难听的,熟练运用各种党派政治斗争词汇,读下来情绪澎湃或者焦虑非常的,我都不信。

不能说百发百中,但首先成本很小,其次以实践多年的结果来看,误差完全在接受范围内。

补充:如果有误伤,由于互联网信息往往会重复很多次(比如李文亮吹哨,那段时间不止他一个信息源在提示),如果这个信息真的值得注意,那么大部分时候它总会以更温和,看上去更具有说服力,更将思考权交给读者,更具有逻辑性而不是情绪性的的方式再出现一次——相当于一层保险,虽然无法完全保险。

· Edited · · 2 · 21 · 50

@Hydrangea 同意!这一类信息往往还会有一个特征,掺杂(有的甚至为多数)一些主观的情绪化的判断语句,但无法提供、也很难查证其真实性,亦即以十分确认的口吻公开表达一些无法把握的判断。

@province 是的,这类写作手法本质是在裹挟读者的思路,替代读者思考,取代读者来做判断,并植入自己的结论,让读者以为是自己做出的结论。所以会有大量情绪性煽动和判断性的表达,只要能识别出来就赢了一半,毕竟互联网还没有烂到没有人肯好好说话的地步。

@Hydrangea
我也是这个操作(……)不过我的思路就是比较经验直觉乃至偏见影响的结果了

讲话特别难听、尤其动不动“支”起来的群体和Trump 粉丝重合度比较高,后者,众所周知,就是特别容易被阴谋论欺骗,那看他们讲话真的要多个心眼(。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