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感觉是因为我看这个故事看应激了,我觉得这个故事就是纯粹的霸凌。藤野因为觉得京本比自己画得好得多就不画了,知道京本是自己的粉丝之后又兴奋的要死,她从一开始就把京本视作自己的下位者、附庸者。京本要去上大学,她为什么反应这么大?是因为藤野认为在这段关系里,在自己的人生里,只有藤野是绝对的主体,是藤野被京本崇拜,是藤野带着京本离开房间,是藤野领着京本取得成功,是藤野拯救了京本。京本是藤野的跟从者、崇拜者、下位者、附庸者、盲信者,京本是给藤野画背景的,是藤野人生里的背景,藤本不能忍受她的小跟班忽然要离开你自己拥有一段独立的人生了,她恐惧地发现京本是可以自己独立存在的。
哪怕是在幻想里,藤野也作为京本的拯救者出场,在面对外力袭击时,京本僵在原地,藤野飒爽登场,哪怕在这个故事线里藤野早在六年级就不画了,京本也要作为她的粉丝出现——如果这里藤野反过来说“我小学时一直很喜欢你的四格漫画”就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但是没有。然后藤野说,你来当我的助手吧。
虽然说感情也不一定都是健康的、阳光的、向上的,友情里也有阴湿的、有毒的部分。但是如果这也算是感动人心的友谊的话那友谊里没有这种东西。
@Piplup 导演说这部作品是献给漫画创作者的,访谈里一直讲的是创作者看到哪些情节会有多少共鸣,没有讲任何和友谊有关的事情。后来意识到可能刻画感人友情原本就不是他们的创作意图,只是相伴了一段旅程但没有一起走到最后的两个创作者的故事。一个漫画家成功之后,回望自己成功旅程的故事。我看完感觉和期待有错配...
@whalebone 对,我觉得如果从创作者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把藤野和京本想象成一个人的一体两面,还是两个分担了“天才”和“匠气”的创作者,亦或者是出现背影的漫画家,追逐背影的读者,对京本这个位置的描述都太简化了,让人非常不满。
@Piplup
我也有这种感觉...
看了一眼豆瓣的影评区也有写这个方向的,评论区果然被骂惨了,怎么说呢,看到你们这么习惯一段关系里存在着控制和操纵并且还这么积极地为它正名,我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