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在加利福尼亚州圣玛丽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中国环境史学者宋雅兰(E. Elena Songster)看来,大熊猫的国宝地位与现代中国的国家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她在2018年出版的《熊猫之国》(Panda Nation)一书中指出,大熊猫的国家偶像身份部分是因为它的可爱外表,更重要的是,它是现代中国定义民族身份的一个环节。大熊猫悠久的生物学历史、稀少的数量和缺乏传统文化意义的事实,实际上正符合20世纪中叶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需求,“作为官方指导科学和大众民族主义的目标,大熊猫的崛起与这一现象相伴相生,即中国戏剧性地崛起为一个有着全球影响力的国家。”

↑ 想到之前看染井吉野和日本近代构建樱花叙事的书,原来是差不多的

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代以前的中文资料基本都隐去了早在1915年越南和缅甸就出土过大熊猫化石的事实,宋雅兰认为,“这一令人费解的疏忽,反映了中国出版商的民族主义顾虑,即中国应该是大熊猫唯一的起源地。”

科学的出现并不否定既定的樱花叙事传统,科学性论述反而使其获得了新的表述方式。樱花与日本关系特别的观念从江户时代就存在,根深蒂固,为此还有人写过“问中国人都说不知道樱花”以及“樱花只在日本才有”等。进入明治时代之后,这类议论才总算变得少起来。但随之而来的,是叙事方式也从江户时代曾与樱花密切相关的儒学和本草学角度,转向更加欧化且与“科学”相近的风格。用更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说,就是从“日本人喜欢樱花”“唯日本才有樱花美丽绽放”这种极为朴素的事实陈述,逐步转变为“樱花有某种性质,日本人具备某种国民性,二者相合,所以日本人喜欢樱花,或认为日本的樱花很美”这种精心提炼出的理论。这种理论预设了某种具有国民性的内容,再用“喜欢樱花”“樱花很美”这样的观察叙事去论证它。

忽然想起来去翻了,对比阅读是这一段。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