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社会历史学家汤普森(E.P.Thompson)所说,在工业革命期间,时间变成了我们所花费的东西,而不是某种正在逝去的东西:它成了一种货币。”
“人类不再共享同一种时间,因为现在工人的时间与雇主的时间是不
一样的。工人休息的时间就是雇主损失的时间。当工人不来工厂上班
时,花费的是雇主的时间,而工人本身也认同了这种分歧。计时设备和公共钟表的普及加强了统一工作时间制度和时间的货币化。”
我有点不太懂作者论述的逻辑,看到一半了,这部分作者说“问题不在于试图消除记忆,而是要给记忆发声的机会,允许这些被记录下来的麻烦变成言语,得到澄清”。看起来还挺不错的,后面他说了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在睡眠周期中不断剔除与强化记忆,进而谈到“这种关于记忆的选择似乎是一种幼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者和多余的东西被淘汰掉,强者和重要的东西得以生存”
问题是,我理解作者在此的意见是,不能一昧地将“留存下来的记忆”视为有益的,强的,重要的,可能在作者的视角看来,科学忽略了人的主观体验,将人的创伤变化为了“不正常的”“应当治愈(消除)的”
但是如果科学的确证明了“睡眠周期内,大脑是在不断地选择和加强记忆”,那它就是客观事实,强调人主观体验的珍贵有必要以否认客观事实为基础吗?
@Hydrangea !这不就是我吗!一般来说入睡三到四小时必定醒一次,我还以为这是睡眠质量不好的表现……
@Hydrangea 关于这一点我看过的很多睡眠相关的书都是引用的《黑夜史》,那本书有个比较古老的译本,但似乎在那本书之后就没怎么见过其他研究了……
啊作者提到说原始睡眠是两段式睡眠,这个我经历过,两段式睡眠是说早期人类的睡眠不是一整块的,而是比较早地入睡,在凌晨时分醒过来,清醒一段时间后再入睡。我每次8点多睡着的时候都会在12点左右醒过来一次,清醒半小时到一小时后继续睡,两段睡眠都有比较好的睡眠质量,我一直以为是习惯导致的,因为其他时间我睡一次大概是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