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作者提到说原始睡眠是两段式睡眠,这个我经历过,两段式睡眠是说早期人类的睡眠不是一整块的,而是比较早地入睡,在凌晨时分醒过来,清醒一段时间后再入睡。我每次8点多睡着的时候都会在12点左右醒过来一次,清醒半小时到一小时后继续睡,两段睡眠都有比较好的睡眠质量,我一直以为是习惯导致的,因为其他时间我睡一次大概是4小时……
我有点不太懂作者论述的逻辑,看到一半了,这部分作者说“问题不在于试图消除记忆,而是要给记忆发声的机会,允许这些被记录下来的麻烦变成言语,得到澄清”。看起来还挺不错的,后面他说了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在睡眠周期中不断剔除与强化记忆,进而谈到“这种关于记忆的选择似乎是一种幼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者和多余的东西被淘汰掉,强者和重要的东西得以生存”
问题是,我理解作者在此的意见是,不能一昧地将“留存下来的记忆”视为有益的,强的,重要的,可能在作者的视角看来,科学忽略了人的主观体验,将人的创伤变化为了“不正常的”“应当治愈(消除)的”
但是如果科学的确证明了“睡眠周期内,大脑是在不断地选择和加强记忆”,那它就是客观事实,强调人主观体验的珍贵有必要以否认客观事实为基础吗?
@Hydrangea !这不就是我吗!一般来说入睡三到四小时必定醒一次,我还以为这是睡眠质量不好的表现……
@Hydrangea 关于这一点我看过的很多睡眠相关的书都是引用的《黑夜史》,那本书有个比较古老的译本,但似乎在那本书之后就没怎么见过其他研究了……
我以一种八卦的视角读书:
在芝加哥大学跟随纳撒尼尔·克莱特曼工作的尤金·阿瑟林斯基(Eugene Aserinsky)将该状态称为“快速眼动时期”,并强调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性。他曾经想过将其命名为“急促眼部运动”(Jerky Eye Movement),是因为急促(jerkiness)运动的眼球使他印象深刻,而且它们并没有清醒状态下的快速眼球运动那么快,但是由于“急跳”(jerk)会让人联想到手淫这个词,最终这个名称没有得到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