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过去36个小时像在做噩梦,老公正常出门上班在家门口的马路被车撞了,对方hit and run,路人报警警察送急诊,生命垂危,抢救后立刻送ICU。事发3小时后,医院联系上家属,我们才赶到,与神经外科医生们开会,我作为第一监护人签字授权插导管检测颅内压ICP。昨晚陪夜,上半夜因为ICP反复波动降不下去,监控一直发出警报声,护士每隔10分钟进来检查,值班医生在病房观察了很久,1am 我签字授权中心置管CVC,2am终于降下去,直到现在,最危险的24小时过去,情况稳定下来了。

今天开始缓慢减镇静剂,能听见我们说话,无法遵守指令,GSC指数7重度昏迷,护士让我大声呼唤他睁眼时曾剧烈挣扎,ICP飙升到28,药物控制下来后只敢让他休息,明天再和他说话。

昨天发了微博,好多网友留言给他祈祷,平时我什么都不信,现在也不知道哪路神佛可以保佑他。发出来一为倾诉解压,二是希望象上的网友也帮他祈祷一下。谢谢大家!!!

有时候我感觉特别荒谬,我老板那个比我命还贵的进口麂皮沙发,平时不让人坐,阿姨也不敢擦,但来了客人人家就会坐上去,坐完了还是没人敢擦,久而久之我觉得它变成了全公司最脏最廉价的地方

大半夜的又开始回想青春期了,我高中写作文还得过十五分,满分六十分,年级倒数第一得了三分,我是倒数第二。得三分的那个人只写了个标题,但我写满了两张纸。这是咋么个事儿呢?就我们当时五校联考,那个西南片区很厉害的学校出的题,命题作文,给了个词野望。小小的姥子一拿到这题就汗流浃背了,我心想嚯!这学校出题这么前卫!这么先锋!所有学校出题都是新时代新征程,这学校老师让写求而不得的奢望,让写原始的欲望。当时我记得我是看了涩泽龙彦讲太监的那篇,我一下就回想起来,满脑子都是原始的欲望,太监,原始的欲望。激动得手都帕金森了,汗都顾不得擦,拿起笔就框框写,要是我低头稍微擦一下汗说不定就能看见那个标题下面的小字什么什么东皋薄暮望,可惜我已经停不下来了,我用了两张稿纸,写了一个太监去佛塔面盗宝遇见守卫的僧侣的故事,那个镇塔之宝是某高僧圆寂之后留下来的阳物,江湖传闻煮汤吃能长出新的。时间和稿纸都不够我就写到他俩打了一场跟神交似的,还没写到真的交就只能交卷了。结果成绩出来我就在年级上出了名,老师把我叫去办公室,问我在想什么是不是对她很有意见还是当时身体不舒服,为什么大家都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要写太监偷人鞭😇😇😇我去我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当时四川响应主席号召大修湿地公园,野望居然真的就是到野外去望……

图片里说的这个,从我小孩经历的霸凌看,如果不是信口胡扯,也是有很多想当然。
并不是说你有朋友、有一起玩的小圈子就不会经历霸凌,这个事情的发生不光取决于你,你有多resourceful,也取决于对方,对方有多烂,有多经常无视明文和非明文的规定。
学校有规则,也要看校方能够多大程度上坚持执行规则。
不信我把小孩的经历breakdown给你们看看:
我小孩8岁来加,英文流畅,成绩用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从不担心他”。他上初中后是至少三个团体的固定成员:学校管乐队、弦乐队和象棋俱乐部,在每一个团体里他都有玩得不错的朋友,有自己班的也有同年级其它班的,还有跨年级的。
霸凌他的一方是2-3个近年刚来加的中国学生,英文程度一般,也不太交族群外的朋友。霸凌的主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用中文说各种怪话,测试什么怪话最能激怒他,在他和其他中国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拿走他们的东西,试图分裂小孩和他的朋友,在跟他坐同一个桌的时候用各种动作和噪音妨碍他正常听课……
小孩在初一被激怒过很多次,也被老师训戒过不可过度反应,但是基本上那些上升到校方会给我打电话解释的事件里,老师或校长都会说,这个不是他的错。为什么我能说那是霸凌?因为被校方停课的是对方。
按截图里的说法,像我小孩这样一个朋友不少,两种语言都能流畅表达,又有让他足以自信的艺术技能的孩子,应该就“很难成为被霸凌的目标”了?
狗屁嘛。
当霸凌是用中文或者学校老师不能理解的另一种语言里发生的时候,老师和非中文背景的同学朋友,他们的正常反应是不理解、不评价、stay out of trouble。当小孩被一句中文的“因为你不敢打你爸爸”气得冒烟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这个平时友善的孩子突然有了anger issue或者情绪管理上的困难。即使不说出来,他们也会想,为什么不能stay calm呢你?
(Btw谁跟我说那种屁话我的直觉反应是给他一记耳光打掉两个牙齿再讲理,理性反应是我不一定真动手但是一定会让对方觉得我马上就会动手修理他,我的语音语速语气语调身体语言全部会相应调整,这是我的中国人生存技能)
小孩把霸凌者驱逐出他的生活,靠的从不隐藏自己的经历,坚持(和我,家长)谈论,坚持向校方投诉(并努力抑制自己别动手),投诉到一定程度,校方决定把那个先前闹事被停课的中国学生调到其它班去了。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小孩的生活是愉快了不少,但是有一天放学,他亲眼看到那个被赶到其它班的学生在柜子附近找七年级的另一个中国孩子讲我娃是怎么暴力对待他的。
巧了,那个七年级的孩子就住我们家对门,是我娃从十岁就认识的朋友,他的妈妈就是我朋友,我猫最喜欢的那个女生。
所以你可想而知,那一天的背后污蔑没有起到效果,但是像这样的污蔑,并不会因为我小孩有多少朋友而停止。
就对方很烂,烂到他们不能接受你居然不跟他们用同一套烂人逻辑一起在泥坑里打滚,拼着也要往你身上溅一些泥点。
甚至于当你有了足以让学校在早间广播里播报的成绩,他们也不会自惭形秽。就是这样。
要心性坚定,做好自己的事,但是并不是这样就不会遭遇霸凌。
别再拿“多交朋友”“有自己的圈子”这种建议来暗示被霸凌的人可以多多搞好自己,victim blaming了

@Peachpeace99 作者在自己公号“十日设计”发了后记,也开始继续微店售卖啦

第一次做这么正式的约稿条 :blobcatreachmelt5:

二编:接满了谢谢大家> <!下次开稿时间不确定,平时可能会在社媒/vgen突击新业务试营或者一键出图

我想生活在一个不会因为善良单纯脾气好做事认真而被人欺负的世界 :aru_0220:

坐二楼而且戴的是日常较低度数的眼镜导致完全看不见演员表情,只能感觉到真是好厉害的故事,严丝合缝。有大壮王剧透 

如果说前面的呼应是令人满意的程度,到万寿堂案结尾童年音调响起的一瞬间就是震撼,之前在心里吐槽破案靠鬼读心什么的全都原谅了,这确实只有鬼能做到,世界上就是有连读心也破不了的案只能拿孽缘来还……
秀秀其实有见死不救这点也很喜欢,所有人都有污点,都觉亏欠。某种意义上她失去两人也是她要还的债。她希望方唐镜能做好人也不是只因为她天真善良,更是因为她见过他救人的样子,他教她读书写字,尽管那些可能是出于傲慢。宋世杰最初不杀人是因为娘亲,但十六年来他一次都没有回去过,这十六年他们手上难道只有两条人命吗,他已经不是替死鬼是厉鬼了。跟娘亲说话那段看哭了,无论怎么努力也不能被听到太痛了。去找秀秀的路上两人互相指责最后各自认错也很喜欢
太美丽了,就是因为不洁净这个故事才如此美丽

Show thread

我现在真的是道德和笑点在打架,因为国内重大公共灾难一旦发生在一座城市实际上就意味着它在其他所有城市都有发生的可能性,现在笑得大声指不定下次水龙头流shi水的就是我在的城市。
但是杭州人自己搞的梗太多了每个都很好笑,比如现在洗澡水都是shi到淋头,以后小学生吵架说“我吃过屎你吃过吗?”别的城市都赢不了他们什么的……
想笑但不敢,想憋笑又憋不住。好痛苦

“官方说 很抱歉给大家带来了不便 实际上给大家带来了 大便”

Show thread

#人物 微博:
#纪念那个粉色头发的女孩 #郑灵华还在的话今年就该毕业了 今年的毕业季,像往年一样,社交网络上都是年轻人们的毕业照,是青春无敌的样子。但今年不太一样的是,你会看到很多粉色——6月中旬,先是有一两个女孩子染了粉色头发、穿着学士服,把她们的照片发布到网络上,接着,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女孩,越来越多的粉色。她们在帖子里都提到了同一个名字,郑灵华。
三年了,她们无法忘记郑灵华。
2022年的夏天,郑灵华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她拿着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染着粉色头发,在病床前和爷爷合照。此后,她遭受了长达半年的网络暴力。2023年1月,与抑郁症缠斗良久之后,她自杀离世。
如果一切没有发生的话,今年也是她的毕业季。
郑灵华去世后,《人物》与她的代理律师金晓航做过一次访谈。金晓航谈到了在整个维权过程中,郑灵华经历了什么困难——首先是钱,仅仅在固定证据环节,她就已经花光了所有积蓄;其次是,她想追究到每一个责任人,但大多数言论都只是一两句简单的评论,没有达到入罪标准;最后,她筛选出了30多人,要通过平台获取这些人的信息是困难的,经历了很多轮沟通。
在参与网暴的所有人中,金晓航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人:有一个百家号的账号,常常发一些有争议性的帖子「截取流量」,他盗取了郑灵华的照片,以自己的名义发帖,这条帖子下面的评论最不堪,对她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另一个人,是浙江一家银行的员工,还是法律专业毕业,持续在知乎抨击、辱骂郑灵华,直到她投诉到此人的公司,他才道歉。
因为网暴、诉讼以及真实生活中的压力,郑灵华的身心持续受创。2022年11月,案件进行到中途,她休了学、住进医院,身体逐渐虚弱,最后选择撤诉。
在她去世后,她的朋友们依然在遭受断断续续的网络暴力。有一位女生,今年4月还收到了垃圾短信的轰炸。但朋友们每年都会去墓地看看她,去年,她们是拿着粉色的玫瑰花去的。她的墓志铭,是她的爸爸用心为她写的。
也是在她去世之后,两高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针对网络暴力行为明确列出了5类依法从重处罚的情形。此后,提起网络暴力,郑灵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粉色成了特别的颜色,粉色头发,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心照不宣的暗号、一个纪念她的方式。
我们找到了五位在今年毕业季染粉色头发的女孩,跟她们聊了聊。
她们有的刚刚研究生毕业,有的刚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她们成绩很好,都爱染头发,她们是对世界有疑问的女孩,是文科生、理科生、医学生……通过全染、挑染、粉色假发的方式,在这个人生的重要时刻,她们完成了对郑灵华的纪念。有人在这个过程中,也遭遇了网暴,也有人把粉色头发,当做自己学术道路的宣言……所有的这些言说,都汇入了一条粉色的河流。
如果郑灵华还活着,今年,她也该毕业了。就像今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秋雨所说的那样:「又一年毕业,我还是控制不住想起曾在此处、也在盈盈浅笑的某人,因为粉头发被迫承受罪恶乃至失去生命,我想要说,粉头发既不是一种示威,更不是什么可怖的性符号,但既然被有些人默认为一种欲加之罪,那只要有人是粉色头发,就可以记住她。纵使素不相识,也可以记住她。记住她。」
以下是受访者的口述—— :sys_link: 纪念那个粉色头发的女孩 weibo.com/ttarticle/p/show?id=

:icon_weibo: weibo.com/1043325954/PBD4EFjCj

毛象客户端ice cubes点赞转发等等会有不同的冰块音效,好凉爽好适合夏天!

怪不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原来杭州是天堂的下水道

倒不是说指挥棒本身是19世纪的新产物,但在那个时代它赋予了指挥新的权力,也赋予了音乐本身一个新的维度。在18世纪,通常是由乐器独奏家或者乐队小提琴首席指挥音乐行进,节拍完全标示出来只能靠声音,通过用木棍轻击或敲打地板传达给所有的音乐家。一个著名的故事是,法国作曲家让—巴普蒂斯特·吕利(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曾在激动之中把木棍捣在了自己脚上,后因拒绝医治伤处而死于败血症。
不是,等一下

Show thread

不恰当比喻:这就跟很多年前听一个枪店老板推荐初心者自卫用枪时说的原理一样: 

(大意)当遇到突发状况,你不会有时间或者很难静心瞄准,一般人在举枪面对袭击者的时候都会慌神,即使是近距离,没有不杀就被杀的觉悟的话,面对一个朝你冲过来的活生生的人你会在打头还是打胸膛还是打腿还是打个威胁空枪之间下意识犹豫。而如果对方人数众多,你可能开一枪就被另外一个敌人袭击了。
所以推荐初心者选霰弹枪,霰弹枪的射击范围虽近,但是扇面的。你面前有麻烦,朝面前直接一枪,bang,麻烦解决。你右边来了敌人,你把枪转到右边直接一枪,bang,麻烦解决。

Show thread
Show older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