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看几个剧团的历史看得好难过啊……1576年伦敦第一个剧场修好,1580s各种剧团扩张,大学才子们入场写剧,并在1590s后期离场,下一代的剧作家接上,层层叠叠的传统,一代代的演员和剧作家们致敬,互相借用,大众剧场到达黄金时期。
伦敦那时候有二十万居民,有一万五千居民每周至少去一次剧场看剧,还有很多人隔几周去一次。
真正的大众娱乐。
直到1630年起审查开始加剧,各种旧作也必须重审才能上演,1639年的时候连国王剧团的演员也开始演着演着被中途抓走,这可是当时最顶级的剧团之一,是莎士比亚曾给他们驻场了二十年的剧团……情况迅速恶化,1642年所有剧场被迫关闭,到1660年剧场重开的时候,之前的那批戏剧人已经都散落在别的行业或者死去了,绝大部分戏剧排演经验和传统都丢失了,六十六年积累的经验,在十八年的禁止之后荡然无存。
此后的私人剧场仍在演出,但英国再也没能回到原先大众剧场的盛况。

1630年开始是清教徒势力抬头嘛,对“滋生懒惰堕落”的剧场便没什么好脸色,1642年内战爆发,剧场集体被强制关闭。内战停停打打断断续续九年,可是等不打了,护国公克伦威尔治下也容不得剧场,克伦威尔统治期间有迹象显示旧时的戏剧从业者,包括国王剧团的旧人,曾经不止一次试图重新表演,都以失败告终。1640年查理二世继位,英国重新拥有君主制,剧场也随之开放,但之后繁荣的就是private house了,环球剧场那种一便士一张票,能容纳3000人的大剧场再也没繁荣成功过,直到近现代……

再来个票价标注让大家有个直观印象,为什么说私人剧场的火热和大众剧场黄金时代,戏剧成为全民娱乐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环球剧场是大众剧场,在莎士比亚年代的一楼票价是一便士,约合如今人民币12元,楼上包厢票价是两便士到六便士不等,约合如今人民币24元到72元。因此,普通平民完完全全负担得起这个票价,尤其是负担得起一楼剧票。Blackfriars是国王剧团控股的另外一个私人室内剧场,可容纳人数大概是环球剧场的六分之一。Blackfriars的票价起价是6便士(人民币72元),最高价格的包厢要卖30便士(人民币360元),这票价在那个时代就是要稍微有点钱的人才能负担得起了,比较穷的平民就会觉得这个钱花得太肉痛了。
这样的价格差距造成了消费行为的很大差别。
-------
如今重建的环球剧场,在伦敦,一楼票价5英镑(大约40人民币),楼上包厢票价从25英镑到65英镑不等(最多520人民币),大家在伦敦有机会的我真的非常推荐大家去看一场环球剧场一楼票。只要5英镑啊要什么自行车。

@aglarien
环球剧场一楼那个是站票5镑...在莎士比亚的年代也是站票就是了。环球剧场一楼也有楼座(gallery)那种。

@witw 确实,感觉我没在中文里区分清楚groundlings和gallery,用“一楼”的说法去指代是不准确的,感谢指出~
我为原帖补充下:
环球剧场官方讲包厢是没有讲“几楼”的,就是lower gallery/middle gallery/upper gallery三层“有座位的位置”,Lower Gallery是比pit(也就是groundlings站票所在的位置)更高的地方,我上次自己坐的时候,感觉lower gallery视线看舞台,是比舞台稍高一点点,但远远没有高到我们通常现代剧院的“二楼”,更接近其它剧院“附一楼”这样的高度

@aglarien
哦,是的,我也记得他们gallery一楼是加高的,如果不加高的话恐怕只能看到站票观众的茫茫人头...

@witw
就是仰着头一站快仨小时真的很考验腰和腿和脖子😂体验了一次就觉得 好了ticked off了
@aglarien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