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ned post

[校订增补,重发] [片段翻译] 《本琼森与德拉蒙德的谈话》 

背景:1619年,本琼森46岁,他在宫廷受到国王宠爱,又是全英国最有名的作家。但是,在这样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他却决定离开伦敦、离开宫廷一年。
原因是他和别人打赌,赌约内容是从伦敦步行到爱丁堡,再步行回伦敦。
当时的琼森是超过两百八十斤的大胖子,但比较奇迹的是,他没有死在途中,他步行去了爱丁堡,然后安全步行回来了,前后耗时将近一年。
在爱丁堡期间,他借宿在诗人德拉蒙德家。
德拉蒙德是个寡夫,一直怀念着亡妻,很忧郁,很内敛,很礼貌。
德拉蒙德读过琼森的著作,但在此之前并没有见过琼森本人。琼森过去借宿以后,德拉蒙德很快就开始讨厌吵闹、尖刻、自吹自擂的琼森。
但琼森不知道。可能是德拉蒙德太礼貌了,琼森毫无察觉。
琼森在德拉蒙德家住了两周,那两周期间,他每天晚上都喝酒,喝完酒就开始抓着德拉蒙德滔滔不绝地聊天,让德拉蒙德不胜其烦。
但是,德拉蒙德有每天记日记的习惯。
在日记里,德拉蒙德如实记录下了琼森所说的话。照记录来看,在短短两周以内,琼森骂遍了同时代其它所有作家。德拉蒙德在日记里的行文一直都是“琼森说,xxx。他说,xxx。” 这种朴素平实的文风配上琼森张狂的毒舌内容,效果很神奇。
德拉蒙德本来也没打算公开这些谈话内容。但是,德拉蒙德去世90年之后,他的后人翻出了他的日记,决定出版,赚一笔钱。
这些日记里面与本琼森有关的内容,在当时的英国引起轩然大波,人们开始认为,原来著名作家本琼森,是个那么爱在别人背后说别人坏话的小人。
(这种看法挺不公平的,因为实际上琼森在别人面前也说别人坏话。)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日记已经成为研究文艺复兴作家/剧作家的重要史料。

以下是片段翻译:

他说,把荷马和维吉尔的诗译成六步抑扬格,不能算诗,只能算散文。

他说,约翰·哈利顿爵士曾恳求他说一说对自己短诗的意见,他回答说,你这话就没有求真精神,因为你那东西只能算是“事情记录”,算不上什么诗。

他说,邓恩(John Donne)的<Anniversary>很世俗,里面全是渎神的言论。他说,他对邓恩说过,倘若这诗是写圣母玛丽亚的话,就有意思了,邓恩回答说,这首诗是写有关女人的概念的,而非真实的女人。

他说,邓恩写诗不按节律,活该吊死。

他说,除了他本人写的面具剧以外,只有弗莱彻(Fletcher)和查普曼(Chapman)的面具剧还算勉强看得过去。

他说,弗莱彻和查普曼非常爱他。

他说,莎士比亚不懂得写作的技巧。

他诅咒帕特里奇(Petrarch, 十四行诗的开创者),说他把诗作生拉硬拽,砍成了十四行,这就好像古希腊传说里的那个提兰特强盗,把诗句放在一张床上,倘若太长,就把脚砍掉,倘若句子太短,就强行把句子拉长,让句子受苦。

他评论我的诗(注:指德拉蒙德自己的诗),说诗作本身不错,尤其是那首写给王子的悼诗,不过,闻起来学院气太重,赶不上最新的潮流。

他认为邓恩是全世界第一个写某些题材的诗人。他说,他能背诵邓恩《遗失的项链》(注:该诗共计114行),还有那句出自邓恩的《宁静》的诗句,"用不上提灯,今日和昨日的羽毛灰尘/都堆在一个角落里“。不过,邓恩在25岁之前就写完了他最好的诗。

他说,邓恩告诉他,自己写的《悼念亨利王子》的诗,“信仰,注视我。”之所以那么模糊,是为了对应亨利王子模糊的死法。(注:有传言说亨利王子是被毒杀的)。

(...)他说,邓恩曾告诉他,自己的目标是把所有异教徒的实体都写进诗里,从该隐的灵魂中开始,一直持续写到如今的开尔文教。他说,为了这个计划,邓恩只写了一张纸,然后就没有下文了。他说,现在,邓恩找到了神职工作,于是准备把自己的诗都烧了。

他说,为了愉悦,应当读尤韦纳利斯,博斯(Perse),贺拉斯,马歇尔(Martiall),还有品达。为了健康,应该读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是著名的医者,有着《希波克拉底誓言》。后世诗人柯勒律治在给这篇谈话录写注的时候,带着点地域歧视色彩地说:“希波克拉底这句话,琼森明显在开玩笑!德拉蒙德却没听出来,还诚实地记录下来了!苏格兰人就是这样!对英格兰人来说很自然的笑点,你就算告诉他们说:我在讲笑话。他们还是只能理解一半!”

他说,迈克尔·德雷顿害怕他。他不把德雷顿当回事。

他说,W.亚历山大爵士对他态度恶劣,因为此人是德雷顿的朋友。

他说,弗朗西斯·贝尔蒙特(Francis Beaumont)太过自重了,也太自恋自己的诗了。

他说,罗伯特·绍斯韦尔被吊死了,所以才留下了诗作《燃烧的婴儿》,要是他还活着,肯定想把自己的很多诗作烧了。

他说,邓恩的诗作会失败的,人们理解不了他。

他说,莎士比亚在一部剧里写到波西米亚的船难(注:《冬天的故事》),但说真的,那片地方,方圆一百里内都没有海岸。

他说,路特兰女伯爵写诗一点不比她父亲差。(*)

*路特兰女伯爵伊丽莎白·西德尼,是著名诗人菲利普·西德尼唯一的女儿。

他说,欧文是个可恶迂腐的学校校长,靠着打小孩的屁股赚钱为生,这人没有什么好品质,他的诗就是流水账。

他说,自己的妻子是个悍妇,但很诚实,他已经五年没跟她睡过了。

他说,自己的墓志铭他准备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朋友写给他的:

本杰明·琼森在此长眠,

他脑子里的智慧不比一只鹅多,

不过,他生前习惯,死后也将照常,

靠他的智慧生活。

另一个版本则是:

这里埋着诚实的本,

他下巴上可没有一根毛。

Pinned post

马洛浮士德A TEXT的注释版页面传送门 

补充一下:Dr. Faustus的A Text指的是1604 Quarto的那个版本,现代学者一般认为那个版本“更接近”马洛原手稿,附上一个注释版地址:
elizabethandrama.org/wp-conten
有条件借书/买书/看其他在线学者注释版的当然很好
-----------------------------------
已经卖出去很多份浮士德A TEXT安利了,感觉大家都觉得很易读很精彩,诚挚安利!

Show thread
Pinned post

ID是在毛象这里随机生成的。
如果您在其它地方认识我,在毛象又看见了我,请过来和我打个招呼。
英语文学(early modern theatre history方向)博士在读,入门新手,请多交流
Jonsonian - what's the other guy's name?
...We are such stuff/As dreams are made on.
一直是,将来也会努力是:写手和译者
原创和同人都写
翻译目前主要关注:1. 我喜欢的乐队 2. 轻度认知障碍与失智症 3. 英语文学相关资料 4. 早期现代剧场史相关八卦
我这个人喜欢上什么东西就会疯狂安利给别人,不管是游戏还是小说还是乐队还是剧场史资料
毛象是一种发疯场所,打哑谜心情日记上蹿下跳,谨慎关注

He WHAT
我早就说过伊丽莎白人有非凡的品味
(我真的看了好多遍日期看是不是愚人节笑话

看多了Elizabethan court entertainment之后连本琼森的masque都显得有文采了起来,我这一天天的过的是个什么日子……
(就是一天看801种吹捧伊丽莎白I的方式
文学价值直接说0吧也不对但真的几乎趋近于0

Coriolanus, where everyone has a gore fetish

看了CDPR任务设计总监来讲解关于《罪与罚》这个任务的视频,收获太大了。他主要是从镜头语言、叙事节奏、互动性等等角度出发来讲解这个任务的设计流程。也大概做了点笔记。

muzi4real.wordpress.com/2025/0

从一个有点凝甚至有点二次元(对不起)的视角来说就,一个有点矮,也没有出奇地壮,平时特别礼貌会说话&在宫廷里很受国王王后宠爱&所有与之相关的浪漫故事都出奇地酷儿&常年被性化的年轻男性角色……其实被说是所有骑士里力量最大的,提着长斧大杀特杀最后自己也死于刀剑之下有多萌?!!

Show thread

我前几天和友说过,现在又说:现代亚瑟王传说各种影视剧改编,我最不满的一点就是大家基本都让高文使剑,给他一把斧头啊!不给他Excalibur的话至少要给他一把斧头啊!好多文本里他杀人如麻都是手起斧落砍出一条血路,骑士剑没那个感觉了就

Show thread

汤上的gringolet搞的高文歌单:
首先我的同人女生涯里从来没有见过和角色这么贴的歌单,已无限循环,挑歌水平太厉害了
其次每首都好好,10/10
(歌单里00s emo和朋克流行居多,完全我好球区x
(其实看到歌单名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我就已经死了太贴了
open.spotify.com/playlist/0gIL

@help 新的詐騙又出現了,使用booking.com訂酒店的香油們注意,我的信用卡差點被盜刷.........

是這樣的,今天收到了一封從booking.com「官方郵箱」[email protected] 發來的郵件,説酒店發來了站內信給我,讓我確認一些信息。

因為是booking.com官方發來的所以我就點進去了,雖然我的帳號裏說我的預訂還在,但因為我之前有過被酒店郵件聯繫、讓我在他們的官方網址additionally確認一些信息的情況,因為是「酒店官方booking.com帳號站內信」+ 「booking.com官方郵箱通知」 所以我完全沒有起疑心!

具體的信息我放在了圖片裏,所謂讓我確認信息的釣魚網站做得也以假亂真、很像booking.com的官方網站(其實付款金額和原來的訂單差了大概20塊錢左右,但我當時頭昏腦脹的就沒仔細看。)

edit追加一個被騙過程:點開看起來很「官方」、很像booking.com的官方網站或者酒店方在找你確認信息的鏈接,填了信息點提交,信息就會被騙走

總之提交之後我的信用卡立刻就被盜刷了!當時還疑惑了一秒「為什麼酒店是200多但卡被刷了400多」,幸好銀行攔截了付款。

於是我上網搜了一下,看到了一些「黑客如何黑進酒店的booking.com帳號、通過booking.com給訂了酒店的顧客發送站內信、引導他們在釣魚網站上輸入自己的姓名、郵箱和信用卡信息」的文章,比如這一篇:cyberfraudcentre.com/beware-of

好笑的是站內信的底端一直都有讓我「小心suspicious message」的信息,以後booking.com應該是不會再用了.........

anyway,使用booking.com的香油一定注意不要fall for this,幸好銀行比較警覺decline了我的payment,所以沒有財產損失,嚇死我了啊啊啊啊 :FeelsLifeMan:

不知道有没有推荐过,如果想了解英国人行为内核的话这本书真是个快速入门,Kate Fox这本通俗读物是特别适合的…

虽然有人也批评过这个有些刻板印象,但是如果你对一些英国文化有些了解的话,看这本书真的是个愉快的过程…

🐖当时读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憨豆先生不是喜剧,是个纪录片啊

我也才意识到Beatrice说Benedick那句“but for the stuffing? Well, we’re all mortals”也不一定只是指贪吃可能也是个bawdy joke,明早起来查查

I just learnt that the word “monosyllable” can be a slang for cunt I need to sit down and touch grass

其实之前看报道有提到在美国的化妆护肤品消费者中,非裔女性是相对最贫困的,但她们在美容和保养上的花销占比却相对最高,难道是因为非裔女性更“肤浅”“爱服美役”吗
其实不是,深入调查之后发现她们大部分不是因为自愿才这么做的,而是因为觉得“本来他人对我们这个族群的评价就最低,外貌和吸引力又是最经常被与体面、尊严、过得好不好等挂钩的东西,所以不敢以不够美的形象示人”
还有化妆品市场本来就对深色皮肤的人群存在歧视,所以非裔女性要付出更多成本才能买到合适、服帖的化妆品
其实这点身为亚洲国家生活的亚裔也能感觉到?明明浅肤色的亚裔其实很少,但很多化妆品都只卖到“自然色”为止,这个所谓的自然色别说对深色皮肤族裔了,对稍深肤色的东亚亚裔而言也不够深,讲真就连中肤色和小麦色的粉底液也得特别搜索一下才买得到

想起当时在中国大学读书的哈萨克斯坦同学从来不化妆,我还以为是和她的信仰有关(抱歉这也是有点自以为是的猜测),结果她说是根本买不到这个色号的粉底液 :0220:

#TeenyWeenyPsychDeli
最近跟咨询师聊了很多adhd相关的学业trauma,也跟朋友聊了一些a人感受,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我好像真的必须处理一下twice exceptional带来的困扰…

twice exceptional是指在智力水平高于平均的同时有adhd之类的学习障碍。如果一个人的学习障碍明显影响了ta正常学习的能力,让它难以集中注意力,组织规划时间等等,却又考取了本科、一本、甚至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那这个人其实很可能是twice exceptional的。我觉得我tl上很多香油都可能有这个困扰。

⚠️这个自然段涉及高考相关的推理逻辑⚠️
因为在中国上一本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根据2024年高考数据,假设你所在的省份的普高率为50%,本科率为45%(北上青等一本率较高省份外的大致范围),一本率为20%(一个中等偏高的一本率),那能上本科已经说明你的学习成绩是全国前23%,上一本则为10%。对于一个有学习障碍的人来说,这很可能需要大量的智力代偿。

英语国家有蛮多关于twice exceptional(2e)带来的困扰的讨论了。书籍方面也有一本叫《被困住的聪慧》(smart but stuck)的书专门讲这种困境。但是我跟朋友和咨询师聊完感觉在中国的高压教育语境里,twice exceptional的人可能会遭遇一些欧美国家不常见的痛苦。我想到的主题包括:代偿(compensation)、挑衅(defiance)、冒充者(imposter)、孤立(isolation)、无聊(boredom)

代偿是指2e人用智力或其他adhd人典型的自我调节手段来mask自己,或完成任务。很多2e人可能会被评价为“很聪明但是不用功”,或者做出很多在外人看来很奇怪的举动。比如我总是在课上写作业,因为讲课时正常的节奏对我来说太无聊了,我必须通过multitasking来刺激我自己才可以不走神。又比如,我从小到大都在买大量的教辅,因为我总是无法控制地走神,只能靠自己自学才能跟上。在外界看来我的学习节奏、方法和结果都很奇怪。因为我的成绩完全取决于我的自学进度,所以我有很多科的成绩都非常不稳定。即使我考到数学第一,老师也不会在谈论数学好的学生时提到我。代偿的后果经常是burnout。因为需要在和不适合自己的环境相处的同时自己独自支持自己的需求,做大量额外的工作。

挑衅是指2e人由于需求和神经典型人不一样,经常被迫或主动对抗规则,继而被惩罚羞辱。以我自己来说,我是那种宜人性和尽责性都较高的2e人,但是我还是会做出很多让老师看不惯的行为。比如我很容易走神,经常下意识在课上发呆或干其他的事。我的代偿手段也很容易惹恼老师。我会靠和同学讨论ppt内容保持注意力,但是很容易因此被粉笔砸。也有很多2e人本身有强烈的主体性和对规则的不满,所以也很容易和权威发生争吵,或者因为不满权威的批评而进行继发的争吵。

冒充者是一个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出现的心态,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因为2e的需求和环境是不适配的,ta们的能力水平分布也不符合典型的好学生的期待,还经常被迫主动和环境对抗,所以他们很容易产生冒充者心态,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很深的羞耻。例如,我从小到大都无法完成按时写完作业这种最基础的小事。这些小事会给我长期的严重的焦虑。为了不被这些小事训斥,我会上交空白的作业,再去办公室偷回来补完又放回去。或者抄答案应付。但是这些代偿手段本身也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让我更觉得我是一个连小事都做不好的懒惰的冒充者。如果2e人的障碍超出了ta的代偿容许度,ta的成绩表现也可能并不出众,更会让ta们觉得自己并不是真的聪明,甚至什么都做不好。冒充者也可能是一个外界扣过来的帽子。因为2e学习方式的不常规,外界很可能质疑ta的能力,或者在肯定ta能力的同时给ta扣上“耍小聪明”、“刺头”、“爱装”之类的贬低。这种长期得到的冒充者信息可能不敢认同自己的2e身份,因为ta们认为不够聪明。

孤立是这些状况的社交结果。2e人在中国的教育环境又可能遭到好几种不同的对待。如果ta们成绩很好,那ta们可能会因为成绩获得一些优待和豁免,比如允许ta们按照自己的代偿方式行事。这是对智力代偿的奖励。但是这种优待很可能引起其他学生和老师的不满,引发社交孤立和敌意。但ta们也可能因为神经多样性导致的对抗等特殊性而被老师和同学针对,这和智力优待可能是同时发生的。同时,2e特质本身就很容易造成孤独。神经多样性特质可能让他们难以适应神经典型性的社交。同时,高于其他人的智力水平可能让他们处于一种智力的孤独。ta们可能会找不到其他人聊ta们感兴趣的intellectually challenging的内容,或者被人认为很装,很烦人。

无聊既是学业上的也是社交上的。普通的教学方式本身就容易让adhd人感觉到无聊。对于2e人来说,由于ta们的学习障碍限制了ta们的学业表现,ta们得到的教学资源很可能不符合ta们的智力水平。老师缓慢的教学节奏会加重这种无聊感。他们很可能会觉得老师一直在讲他们早就懂了的或者不感兴趣的内容。这种无聊又会反过来加重走神,强迫他们代偿,引发其他继发问题。同时,由于ta们缺乏智力水平相当的同龄人,并且很容易遭到社交孤立,ta们可能很难在社交中获得足够的智力交流。就像是没有东西玩的边牧一样陷入抑郁。

"In his Bel-vedere
(1600) Bodenham named Marlowe, Nashe, Kyd, Watson, Achelow, Greene and Peele
among poets who ‘have lived together’ under Phoebus’ radiant purview"
道理我都懂why does this sound so gay

怎么还有人说好可惜莎士比亚没有生在14/15世纪否则他就可以写Arthuriana了,无法想象如果莎动笔写他会把亚瑟嬤成什么样

Hear me out, Sir Gawain is…Achilles…and Sir Lancelot is…Hector…but with…their fates reversed…

This has no right to be this funny.

…and men want him, too.

Show older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