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很害怕也很难过,申请季就是强烈的情绪冲击一个人咽到肚子里日复一日
最近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如果不在意学术界别人打量你的眼神——从基金申请到期刊投稿到找工作其实全是请别人打量衡量的过程,如果真的不在意这些事的成败,那哪来的冲劲卷这个卷那个
如果在意这些事的成败,恐惧和焦虑会让你没办法坐下来做研究。
这是个悖论?

@aglarien

但问题是研究本身就不是什么神圣的事呀,想要做研究的人,不论是接受原生家庭、伴侣的供养,或是攫取公共资源(纳税人的钱),本质上都是只顾自己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短期内,或者有些研究是长期,有些研究是永久,和传统男人在家不顾家事只顾玩乐本质上是一个道理。

研究之所以被神圣化,是因为科学带来的技术进步。说实话,有很多研究的意义几乎为0,其存在全靠官僚体系的背书。

那么,想要做研究的人,背负被人打量的眼光又有什么问题呢,陷于焦虑与恐惧的状态又有什么问题呢。

毕竟,所谓奖学金申请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与世界各地的人争抢独一份的“吃白食”(受人供养,从事相对体面工作)的机会。

要知道,还有多少人苦苦挣扎在体力牛马的那条线上。只要给他们机会,且不论他们做的好不好,他们
什么研究都会愿意去做的,什么冷板凳,在他们看
来,都只是何不食肉糜的矫情了。

辛苦劳作的大众对某些产出有限的所谓研究者的抵触,自然会传导到学术机构(也就是所谓的学界),学术的官僚自然也就会用挑挑拣拣的眼光让申请人去
跳体操🤸‍♂️了。

否则,只是一板一眼的拉磨,哪个较低收入家庭出身的大学生,认真培训几个月,学不会,做不好呀!

变态的选拔,只是因为竞争,因为这个机会(生活)太好,其它的生活道路太累,仅此而已。

身为人文的学生,这一点需要洞察的薄雾,还是好看穿的吧。

能得到较好资助的研究者,不管做什么研究,都别抱怨了。

求仁得仁罢了。

Follow

@hoshinomajo ?谁说研究自己就能做了,坐在家里点点键盘的研究那叫键盘侠,不叫做学术

@aglarien 既然你表露出只有正统赋予的“学术”身份才是“研究”,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