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 她是幸存者
https://neodb.social/book/7kHoL3xUS7lMXs6VO0XScz
非常悲伤的、对母亲过去的追问史。“哥哥的妻子告诉我那个家族大秘密,是为了解释我母亲的精神疾病,仿佛她的过去本身就是答案,而非问题”。非常敬佩作者从十五岁开始就在试图找出真正的答案。
最喜欢的黑莓女士、蘑菇女士章节,还有最后做鲜明太子鱼的部分。
PS:总觉得翻译让这本书很失色。
关于 特别的猫,可能包含剧透或敏感内容
读过 特别的猫
https://neodb.social/book/3em2jb16KbKQ97o3nJxzOW
特别不喜欢…写动物的视角可能就是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太爱给动物行为附以人类的主观理解……但是明明知道可以绝育,明明知道可以减轻动物生育的痛苦,这时候又要去理解动物的天性了。虽然知道是时代地域观念上的局限,也知道作者其实对待自己的猫还是关爱和照料的,但是…读到这么多杀猫的场景和描写,看到作者家的猫从阳台跌落死亡,又或被车撞伤,还有一窝一窝地生猫又把小猫送走甚至杀掉,我就觉得…好痛苦。好想说,天哪,动物给人带来正向感情时用写人的方式去写和理解,而动物给人带来痛苦感情时就这样又回到了“家畜”的地位…
性侵话题 Trigger Warning
今天读完我的骨头没有忘记,说我觉得没有特别新的东西,于是又一次想起永别书。依然觉得永别书真的写得很好。张亦绚是在儿童人权&儿童性侵犯罪&性暴力话题上(我读到过的)最好的作家,她。在跑步机上神游的时候在想,骨头没有忘记里作者第一次做那个眼动实验前,让她给自己创伤场景打分,即使无比惨烈的场景,在无数次回溯和诉说之后只值两分,三分,确实是真的没有感觉。永别书也是这样,写道殷殷填每天想自杀的次数的问卷,可能是三十次五十次,它就在那里,已经习惯了。想到我在读这类内容的时候一直被这种厌倦和“没有感觉”吸引到注意力,完全是因为我没有感觉了。
又在想骨头没有忘记,“她有如此可怕的trauma,可她还是活下来了成为了很有成就的人”。看到有人说它是幸存者的讲述(可能只有幸存者的讲述才这么有魅力),当然是,但是…我想到的是,为什么幸存者“幸存了”,高中毕业后的暑假,读了education(不想讨论作者有没有夸大或者虚构),作者在关于性侵的那一章节,回溯过往,写了一句“它没有影响我,这本身就是它的影响”。基本上是因为读到这段话我才开始真正的自我检视,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这句话是我和过去发生过的事之间的关系最好的说明。
早上想到了我第一次读到解离,drrr的情节是怎么样的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那一部分是写,杏里一贯站在画框之外,看自己遭受的一切痛苦和暴力和自己做的事。这个“画框外的旁观者”的视角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因为那就是我经历过的、没有人谈论过的感受(哪怕书写出来的是轻小说也很重要)……然后过很久以后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大家说的解离,此事在轻小说中亦有记载jpg。后来回头检视我的童年、青春期、青春期恋爱,都完全没有受到影响。我一直觉得儿童性侵话题从过去到现在都对我来说都不是一个需要trigger的事,我不谈论它完全是因为它对于别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非常有压力和道德焦虑的话题。我觉得这反证了我的正常,然后读到永别书时才意识到,这才是完全不正常的,是没有轮椅的残疾人,这两年会不停地想起永别书,对里面的段落记忆非常非常清晰,是因为…它告诉了我很多这二十年的经验和思考过后,我不知道的事,我的道德感,我无法看儿童裸体甚至只是毛绒玩具的真正原因是我和恋童癖一样,都无法用脱离性的眼光看待儿童,这件事真的很恐怖。我如此脱敏甚至没有(不记得有过)敏感期的原因。甚至现在我觉得我难以开口的很多原因里,性侵本身排在很后面的地方,而前一点的原因是,我不想被当作是有历史原因的asexual(天哪)。我可能一个月里有一半以上的天数都会无缘无故地想起那些事然后没有任何反应。我真的认为我就是正常人,我看初步举证其实没有什么感觉,我遭遇过的性暴力和性侵全都发生在童年,成年以后,青春期,此后再也没有。读永别书时才意识到,这是因为我非常早,非常非常早就已经有了性的概念,男女的概念,对侵犯和自我保护的认识非常早,父母说我小时候走失过一天,最后找到我是我在跟一个附近工作的姐姐呆在一起,其实我早在听得懂“不要跟陌生人走”之前就已经有了对男教师男邻居男性长辈的警惕。它没有再影响我,这就是它对我的影响。我觉得我迄今为止的生活如果有任何谶言的话,真的是这一句。我觉得,在职业上,我如果当小学老师,或者幼儿园老师,一定会是,很负责任的老师,但这件事情我根本做不到,根本不可能。我一直觉得我和无性恋这三个字最搞笑的冲突是,我是一个对性非常非常非常敏感的人,我从儿童时期开始就是一个有性的人,而性羞耻也消失得非常早,我对被看到裸体没什么感觉,走在路上被陌生人有意地碰到甚至摸到也没有什么感觉,对摄像头其实也无所谓。我真的很难觉得愤怒和被侵犯,也很少会胆战心惊和因为可能的、潜在的性别的恶意而惊恐,我一直想说很可能这才是我一直以来比同龄女性独居在外活得舒服一点的原因。我觉得性暴力已经不是值得我再为之关注和深挖的事了(不是说不值得读,而是我几乎只能从别人的事里得到痛苦,和少量的与痛苦不成比例的边际效益递减的经验了…),我想读更多,我没有读过的东西,我想知道你们对儿童的人权性权对小孩遭受性暴力怎么看,性意思史可能不是那种最好的小说,但我读性意思史的感觉是这是新的东西。因为张女士是,我读过唯一会如此关注性良知,性资源,性中的强弱关系的人,会这么多这么多地讨论儿童(少女)眼里的性和性权的人,是如此频繁地在作品里讨论道德和良知而不令人觉得虚伪的人。
最近一直在刷到全秀贤的事(其实我不认识),我想,在性的领域里,缺乏(物质/知识)资源的人,在权力结构里弱势到失势的人,其实就是等同于儿童吧。为什么会一直发散到这里,我感觉我和《我的骨头没有忘记》一样,用人生里所有读过的东西看过的东西和听说的,在网上刷到的,能够为我所用的全都拿来用来解释和了解我发生过的事情。我简直是我这一门单一学科上的学者,深耕二十年的科学家,我到今天还一直一直一直想要知道更多新的事情。给我一些新的东西。
想了想本书好读的原因除了作者的叙事方式和故事都太好了(不是那种观赏别人痛苦的意思,是她写自己的事真的很好读,也许是故事本身也许是她对故事的探索又或者是她作为记者本身就有很高超的叙事技巧)以外,还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读别人详尽的学习过程:了解到了ABCD,尝试了ABD,这时发生了*&#¥事件,用讲故事的口吻告诉你,此时又通过阅读、论文、网络发现了EFG,最后A-Z都尝试了…… 就是喜欢看别人学?!
关于 我的骨头没有忘记,可能包含剧透或敏感内容
就这样读完了。其实关于创伤/原生家庭问题/非暴力沟通之类的书我都看得不太走心翻翻就过去了,因为我觉得都不是特别能给我带来新的东西,也不能说陈腔滥调吧,但大多数时候真的只是给我已经有过的经验命一个具体的名字而已。还没有读完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不可能存在完全治愈的道路,这本读下来虽然也没有提供非常非常新的东西,我最想知道的断亲反而是着笔最少的,但确实真的写得不错,感觉只有在亚裔(or东亚背景)的写作里能读到这么多这么多这么多的,厌倦…。是那种尝试过很多办法、非常擅长学习无论是实践方法还是学习分析自己的技术、“你说的我都试过了,看起来不知道的话也只是表演欲作祟”的厌倦。
关于 我的骨头没有忘记,可能包含剧透或敏感内容
在读 我的骨头没有忘记
https://neodb.social/book/4e7XsrtHkrIT79xXUua6Il
写得非常好读。作者尝试了无数办法自我疗愈而所有好像都回到原点,尝试用代际的族裔的性别的不同角度去理解创伤,无数次回溯后甚至已无感和无知觉,但它的存在依然personal, pervasive and permanent。第一次接触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个概念。读到童年创伤令女性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性提高到80%的时候真的好难受…就是那种,都这样了你还要来掺合一脚?的淡淡的无奈。
最喜欢的是结尾关于Covid的一章,世界正在崩塌而她反而没有失控,PTSD反而就是为此而存在的。因为写得很清晰,就是那种真正夹叙夹议,“故事线”(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脉络清晰,辅以很多作者本人的阅读、了解和探索过程。太好读了一天就读完了……
不再读 周四推理俱乐部
https://neodb.social/book/4J8lAE90xUEPT8OYBAkDi8
设定其实很喜欢,但读了之后感觉太太太絮叨了…
想读 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
https://neodb.social/book/4SL9iVbb1SlNayOiAHDtkj
想读 我的骨头没有忘记
https://neodb.social/book/4e7XsrtHkrIT79xXUua6Il
在看 好或坏的东载
https://neodb.social/tv/season/0DUnWDNc0BKFvxmFYL639a
好欢脱好搞笑的开场,真的好喜欢徐检察官啊!
看过 秘密森林 第二季
https://neodb.social/tv/season/0T77vP7hOJk8ZI2dgNEMPI
这季小徐欧巴太惨了,被人嫌弃的徐东载的一季!感觉大家忙活来去都没有人在意他的死活了…崔炳和韩警官最后的对手戏很喜欢
看过 疾速追杀4
https://neodb.social/movie/7clqj0h2rCmPJiWRrVWT4I
喜欢甄叔叔…打戏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又很可爱…我喜欢瞎子…
关于 同情者,可能包含剧透或敏感内容
读过 同情者
https://neodb.social/book/0LAvICDJphHefbjLAnq0Kp
前半本和拍电影的部分好看。到最后审讯时的反问:“为什么革命者惧怕革命者?难道我们大家不都是同志?”和对话:“这就是,我们既已掌权,就用不着法国人或美国人玩弄我们,我们可自己玩弄自己,而且玩弄得毫不逊色。”看得很痛苦。
想读 周四推理俱乐部 : 活了两次的男人
https://neodb.social/book/5WQEVz1PDIYmB8EY7OiRRt
鱼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