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一句话概括:有人搞了个博客聚合站 无授权收录和存档和索引别人的博客 然后被存档的香油要求停止收录 这些人就破防了说她们是极端女权 嘲讽她们不事先写好 robots.txt

爬女的别人不同意就是极端女权,那干嘛还要爬女的,爬男的不好吗,是你装傻还是真当我们不知道

关于博客被聚合页等收录的声明,另:现在当极端女权也太容易了

mantyke.icu/weekly/2025/statem

写了。

悉尼机场居然不是24小时开放!
我大为震撼。
斥34.7刀巨资打车来到最近的24小时麦当劳开始狠狠炫入薯条和炸鸡块。
我就这样抠抠搜搜地受苦然后花钱……鸡块真好吃啊呜啊呜啊呜……


皮蛋瘦肉燕麦粥!
便捷又好吃,我相当喜欢用煮燕麦平替大米粥的部分,燕麦糊化可比熬大米粥方便多了也快多了……


之前忘记发的灵机一动二餐!
我发现我灵机一动的时候很容易放过量佐料导致做出来的东西不算难吃但口味太重,这一点不太好……

这是用来治疗成瘾症的一个简单方法

【H.A.L.T】
H hungry 饥饿
A angry 愤怒
L lonely 寂寞
T tires 疲累

不要在你肚子饿、生气、寂寞或疲累时做任何决定

——————
我个人是从来不在睡前做任何重大人生决定

我对优衣库这个牌子唯一的不满就是在澳大利亚它的价格也太贵了!

Show thread

收拾回国的行李时准备了了三套换洗衣物,包括了:五年前在优衣库买的围巾,四年前在优衣库买的百褶裙、打底衫,三年前在优衣库买的紧身毛衣、保暖内衣,两年前在优衣库买的长袜,以及一年前在优衣库买的绒线裤。
并且我穿着三年前在优衣库买的短袖连衣裙收拾它们。

如何購買原研藥?
打開購藥平台,都是你要買的藥,把前幾個字(主要成分)輸入搜索框重新搜索,然後會跳出不同樣子不同劑型不同劑量的產品
1. 篩選你要的劑型,不要把口服藥買成栓劑
2. 在圖片上找到商品名,商品名不能是毛筆字或者楷體,一般會是黑體
3. 商品名不能太直白,比如「鼻淵通竅」,這種看上去就很中成藥,沒啥用
4. 找廠家,廠家如果很輕易地找到了,比如「正大天晴」「揚子江」或者含有地名「天津」「湖南」那就沒跑了,並不是指工廠,而是藥廠名稱
5. 常用藥大廠有輝瑞、阿茲利康這種,一般大家都有英文名,P開頭的那個,AZ,MSD,還有拜爾這種圓圓的一看就能認出來的,那都是大廠
6. 在比較貴的裡面選,嗯,有用的藥才貴,沒用的能便宜點

看网友蒸馒头失败,没有发起来皱巴巴的,评论区超萌民俗学现场……
有的说揭盖前要用菜刀虚空划两下吓唬它们,用筷子打它们,也有说是烧锅的时候家里孩子乱说话(此条底下纷纷附和说自己小时候就因此被打了/家长蒸之前把孩子们全赶出厨房),还有说是被鬼捏了……

被鬼捏了!

听说长毛象上有好多人,特地来注册一个账号问问大家。
妈妈最近一直在加班,昨天凌晨一点还在电脑前工作,我们都在妈妈衣服里睡着了。请问人类都是这么累吗?

年更选手写了一篇:
极 i 社畜从 0 到 1 东京生存非完全指北
tantalum.life/posts/tokyo-livi

我真的是年更了,简单写了一下从下签到赴日生活的过程和本人建议
虽然内容和我的 i 没有半毛钱关系
准备来日的友友可以来看看。本人工签哈不是留学生,有在日的友友可以私信交换联系方式!

在小红书看了一天猫猫狗狗,夹杂着外国剧韭hp极乐迪斯科的饭,打开微博一刷觉得被骂到了,我软弱,我看了几个猫猫头就放弃独立思考了(不。

我完全同意首页的所有讨论,关于美国人自称难民,英语霸权,白人特权,对中国不切实际的滤镜,他们自以为是的反叛。这些话都要说,要说给中国人听,也要说给涌进来的外国人听,要拿到小红书上去对着他们的脸说。然而问题也就在这里,小红书不会让我们说的,也不会让他们看见的,他们进来只会成为老外旅游团,随便逛逛说嘿中国真好中国人真友善(仅限对白人)。

但是我真的很难不对这件事保留一些滤镜和正向希望,真人和真人发散善意、互相对话的瞬间太珍贵了。看到有堪萨斯的女孩发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下面评论说你们也嗑瓜子吗,博主回复“是的,我们真的很像。” ask me anything系列还有一个阿拉斯加的因纽特女孩,中国人在下面问,你们住雪屋吗,博主说现在是楼房,殖民主义以前住。一个内蒙ip回复说,哈哈我也经常被问是不是住蒙古包。友下午还发给我一张截图,一个评论区说中国人和美国人都觉得新冠是对方实验室里泄露出来的,一个外国人总结说,咱听的是一样的瞎话。

还有看都看不完的交猫税,我忍不住每个都进去点赞。一个的博主发了她的一只眼睛瞎掉的小猫,结果下面有两个中国人回复了自己的独眼小猫的照片。另一个交猫税的博主给自己视频配字“无子女猫女士活动”。我还关注了两个肌肉美女,一个是美国矿工,一个在澳大利亚教砍树,下面是小红书经典的“女的厉害”评论区。发这条嘟之前,最后一条看到的是一个白人奶奶揉面,下面一个月季花头像的人回复了自己做的欧包,并且问能不能发一下食谱。

我毫不怀疑也毫不意外审查打码分区马上开始,马上让外国人尝尝被删帖禁言封号一条龙,马上老中开始种族歧视发言,马上让提及一句台湾或者lunar new year的博主被粉红喷到退网。没什么可着急的,很快外国人就能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猫猫净土。可是这也是一次机会,让外国人看见具体的中国人和他们真实的好与坏,切身体会一下具体的被铁拳锤的滋味,到时候或许这些外国人还是脑残GenZ,什么也懂不了,又蝗虫过境回去了。也有一点点可能会想唠点什么,又很快被删,最后大家相顾无言,再发张猫,老外旅游团依依不舍但也回国了不再联系了。

今天下午刷到的地球村帖子,热评说“可预见的昙花一现,但是这一刻,先享受了。” 另一条说,“这个梦出现过,我会讲给后人听。” 这些年生活里只剩切肤之痛了,2008年的旧梦能重温一个下午,能让10后浅浅地窥见曾经被叫做地球村的东西,有一点点新的记忆留下来,我想到就很幸福了。

(我就是随便写写,我也感觉到自己很cringe了,觉得我说的不对也不要当我面骂我,我太脆弱了我看见德克萨斯州的马都想哭。)

以及因纽特博主的ama帖子,评论区真的好像李华和外国朋友写信,我又热泪盈眶!

xhslink.com/a/CPhOwpqRHYK3%EF%

长大就是会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吗…好想念烟台的海

补充:对于认为自己具有一定ASD特征但是又感觉自己达不到确诊标准的朋友,推荐了解一下BAP

Show thread

如果有友友对深入、学术地了解依恋关系感兴趣,不满于市面上常见的僵化流行心理学描述(回避性依恋就是怎么怎么样),可以看一下卡洛斯·皮提亚斯·萨尔瓦的《未竟的依恋:理解和疗愈内在的创伤》

我的推荐理由:
1️⃣ 它是一本足够新的心理学著作(西语原著出版于2021)。时效性对于心理学太重要了,毕竟研究五年一个节点。
2️⃣ 它不露痕迹地结合了实证证据和精神分析等流派的临床经验。实证证据和治疗实践常常是有隔阂的,很多广为流传的临床经验很难被研究直接验证。但是这本书结合了实证证据的严谨性和临床经验的全局性。
3️⃣ 角度非常好。这本书是从创伤的角度穿刺依恋关系,这意味着它能把零散的诊断标签和泛滥于流行心理学的依恋理论结合起来。很多只了解依恋关系皮毛的输出者可能会贸然把人放进回避型依恋的抽屉,却不知道怎么理解与之黏连的更复杂的心理结构,例如双相、焦虑、人格解离。但它们其实都需要经过通用的认知功能结构,例如情绪调节、自我认知。着眼于这些动态结构而非僵化标签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灵活、个体化的理解和干预,踢开宿命论的陈词滥调。
4️⃣ 覆盖了更长的发展过程、更多的人际关系和更严重的演化状况。如果你和我一样有过人格解离等更复杂的状况,你可能会很难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市面上有效的信息很难找。这本书关于解离的章节能帮我梳理清一路以来我是怎么形成这样的心理结构的,这些特质又怎么不自觉地吹动了我的其他关系。我会意识到我自生命早期开始,非常长期地,没有得到有效的情感回应,一直处在危险的心理环境,也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叙事。比起其他的创伤类书籍,这本书侧重侧重人际互动的视角,非常集中、灵活且有穿透力。其他书可能是“事件——创伤”。但这本书补全了互动这一中介变量,变成了“事件——互动(认知)——创伤?”。而中介变量里往往藏着问题解决的关键。
5️⃣ 严谨而慈悲的认知视角。作者很少对哪一方给出谴责,但也并不软弱地回避问题。他坚定合理的中立来源于更全局的视角:互动是双向的。每个人都受制于自身的依恋特质其他的心理结构。因此,依恋损伤有时会传递,但也可以经由心智化(有意识的自我觉察等)等努力让悲剧终止。

除了推荐以外也有提醒:
1️⃣ 这本书有一定的阅读门槛,偏专业性,没有体系化心理学训练的读者可能会读着有点费劲。量力而行就好。
2️⃣作者更侧重对依恋创伤形成机制的梳理,治疗方面我度过来感觉没有那么有帮助,很多治疗建议也是偏供专业人士改进工作,没有很多直接的资源指南。

阅读建议:
没必要按顺序读。可以前前后后翻。可以在微信读书找到。很遗憾的是似乎没有英文译本,有能力的读者可以看西语原著。

《Mastodon 将控制权转交给一家非盈利组织》 去中心化社交网络 Mastodon 宣布将其所有权和控制权转让给一个新非盈利实体。Mastodon 不再受 CEO Eugen Rochko 的控制,这与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马斯克(Elon Musk)等社媒 CEO 施展其权力形成鲜明对比。在短期内,用户不会有任何改变,Mastodon 将继续托管 mastodon.social 和 mastodon.online 两大实例,支持联邦网络。 | solidot.org/story?sid=80320

store.steampowered.com/app/152
一句话简评:一个绝望的同人女决心自我毁灭。
我活着就是为了玩这个游戏,真的,推荐游玩,我用我搞过的所有cp起誓这是我玩过最好的文字游戏,而且它远不止如此。
还是免费的

柑橘与百合介绍过的书<Frankissstein: A Love Story>在去年六月出版了中译版,译名为《人形爱情故事》。这部书写作了当代的弗兰肯斯坦是如何制造名为人工智能的怪物的,全书贯穿女性体验,酷儿经历和文学史考察;在chatGPT横扫一片的今天,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也更加迫切。本书作者珍妮特·温特森的成名作是女同圣经()《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她老人家近年对人工智能很关注,本书出版在2019年,正是AI成为热门话题的4年前,几乎是预测了许多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
视频链接:
youtube.com/watch?v=yorFiOSt04g
中译版NeoDB:
neodb.social/book/1ygHPcGdKSFA

Show older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