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And there’s some really good life advice in this short story!!!!

Show thread

I'm sorry but it's kinda hilarious Andrew Marvell why every time you appear in my historical research you're either Milton's best friend or a jester

Have been returning to this many times since I moved to this country last week.

大半夜的刷OTD(推主:John McCafferty)刷到1616年的John Donne画像给我一激灵
Donne你好俊啊!

RSC恨不得把这个剧介绍的字里行间都写满GAY
一般我觉得这有点bait人了,但这剧还是原谅吧,毕竟台词里酷儿含量比介绍高

1570-1640英国主要剧作家生平时间线。
这样直观看起来蛮感怀
Kyd,Malowe和Greene真是都去世得太早。弗莱彻也很可惜。
死亡时间和停止写作时间比较近的几位,要么是突发事件去世(像马洛),要么是写剧有钱拿所以一直在写(像Massinger),Jonson稍微近于后者,写到死,太固执了。
看到Dekker死亡时间和停笔时间之间的差距,真想穿越到17世纪给他送钱。My Dekker.
时间线来看莎入场有点太晚,但好像很中流砥柱的地位,他活跃的时期,有多少有才的竞争者啊,也停笔得早了点……
Brome的写作停止时间(内战剧场关闭)和死亡时间(内战结束之前)让人心碎

NSFW (并没有 

sorry在象上连发两张图,但是今晚晚饭的红薯形状真的很像……情趣玩具……

前几天错过了Edward Alleyn的生日(9月1号),他是我最喜欢的16世纪演员。 虽然完全迟了但还是借机写写Alleyn。 

以前人们常常忽视演员在文艺复兴戏剧作品(包括莎剧)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其实,当时很常见的创作模式是,剧作家写好一个大纲,交给主演们看,主演们评估这个剧有没有潜力,如果没有,就拒稿,如果有,就提意见,让剧作家改大纲,然后付一笔剧本的首付给剧作家,让剧作家写完这个剧,或者,干脆用一笔钱买断大纲,转手交给其它剧作家写。不管谁写,最后写完以后,主演们也还要再提许多意见,然后才开始排练。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熟悉的很多经典戏剧,其实是集体劳动的产物。有时候,主演们比剧作家更能决定一个剧的走向。另外,剧目的后续改动,也大多有赖于演员的贡献。以马洛的浮士德为例,浮士德最初成稿于1592年左右,在1602年又被拿出来复排,复排时所用的文本,扮演浮士德的Alleyn也有诸多参与。
1574(伦敦第一个商业剧场修建)-1642(内战爆发,剧场关闭)这段历史时期,最有名的演员大约公认是三个人,Edward Alleyn(他演了初版浮士德,大概率演了莎的理查三世与Titus Andronicus,曾经演过所有马洛的剧目),Richard Burbage(他演了初版哈姆雷特,初版李尔王,初版奥赛罗etc.,是莎大部分剧目的主演),Nathan Field(儿童演员,在儿童剧团里演出,长大以后演青年角色,很受女观众喜爱)。
Alleyn本人据说非常高,可能接近一米九(见画像),他的台词功力尤为引人注目,据说他声如洪钟雷霆,擅长演出野心勃勃的宏伟角色。伊丽莎白女王一世非常喜欢他,据说,在她晚年病重,Alleyn退休的时候,还要求Alleyn重返舞台,以使得她能在死前再看到他演戏。她去世以后,詹姆斯一世登基的时候,伦敦对新王的欢迎仪式上,也安排Alleyn朗诵大部分的致辞。
Edward Alleyn娶了著名剧场老板Henslowe的女儿Joan Woodward,之后就和Henslowe一起做剧场生意,因为做生意,所以留下很多账本和生意信件,我们也因此得以一窥Alleyn的人生。
关于他的私人生活最让人惊讶的或许是,在很多方面,Alleyn都是个非常、非常好的人。
他和Joan结婚31年,没有儿女,但他家里住着他收为学徒的儿童演员。Alleyn的家书里,有一次,有个学徒写信给他诉说自己最近在家里惹下的麻烦,Alleyn安抚地回信,又半开玩笑地说,这一切就当成我们之间的一个小秘密吧,别告诉管家和女主人了。
他活着的时候,每年生日,他会邀请伦敦的穷人来他家里聚餐,以此作为庆祝的方式。他死后,他的财产全部捐出,用于修建慈善学校,他的基金会开办的学校直到现代也还在延续,在中国,新加坡和韩国都有办学。
连脾气一向暴躁,对演员只有恶评的Jonson,面对Alleyn,都是充满崇敬地寄诗过去狂夸。
这样一个人,他同时代的剧作家却特别喜欢让他演恶人/悲剧主角。马洛写的召唤恶魔的浮士德,屠城渎神并把敌国国王关在笼子里的帖木儿,巧舌如簧卖掉整个威尼斯的巴拉巴斯,都是为Alleyn量身打造。莎笔下平均每一幕谋杀三个人的理查三世,血肉被撕裂走向疯狂的Titus Andronicus,最初也都是为Alleyn而写。我一直有种猜测,这些“恶人”角色,就是要配上Alleyn的个人魅力,才能令观众既害怕,又被吸引得挪不开眼。形象宏伟受人喜爱的Alleyn要假装在台上用刀划开手臂,乃至被撕成碎块,观众才会大呼过瘾。

今夜我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一个幸福人类因为@[email protected] 画了熊熊剧作家送给我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只有看Jonson剧才能看到这么无语的注释。。。

完全没有意料到地,在读剧的时候撞上了Brome悼Jonson,看得我泪崩……
Brome家里贫穷,早年是Jonson的男仆,大概也因此有机会接触剧场生意,多年之后Brome开始独自创作剧目,他的剧大卖的时候正是Jonson剧作开始扑街的时候,嫉妒的Jonson因此谩骂Brome,几年后Jonson又后悔,向Brome道歉,Brome接受了道歉。
1637年,Jonson去世,以下剧目片段写于同年……
Brome记住的不是那个嫉妒的对手,或带他入行的主人,而是快乐的酒客。Brome记得Jonson最爱去Devil's Inn,要在Apollo's Room里面待客,记得Jonson最喜欢的是canary酒……

就这种non-theist的震撼感觉。
浮士德对梅菲说“我以为地狱不过是个寓言故事”。梅菲于是翻个白眼说,随便你吧,你到时候下地狱就晓得了。
过了一会儿梅菲说你看我现在就身在地狱(当然了,地狱是天堂不在的地方,失去天堂荣光的魔鬼梅菲斯特,所踏足之处都是地狱)
浮士德:哦?这就是地狱吗?那我心甘情愿堕入地狱。
(可能要点开看到完整的图)

Show thread
Show older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