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搞这个PhD 到目前为止有一点称得上创新发现的地方恰巧都在16/17世纪古典接受,没有古典学功底的我心里发慌脑子发晕,我只是读100个16世纪无关紧要的文本并把它们进行比较,能不能请你们给我一点非古典学溯源相关的相似性

:blobcatpnd_muzukashi_thinking: 想说其实ASD的AQ和RAADS-R量表假阳率挺高的,抑郁焦虑也可能让非ASD人士做出很高的得分,而且我个人感觉RAADS-R的划线(65分达到筛查线)也偏低

总之就是如果分数可疑但是感觉自己日常生活并非ASD其实也不用太焦虑,请看论文:

The Effectiveness of RAADS-R as a Screening Tool for Adult ASD Populations

此外,在一项大型研究中,探讨了对 738 名患有各种障碍的服务使用者使用社交和沟通障碍问卷的情况,其中一半以上的样本达到了 RAADS-R 评估确定的 ASD 推荐临界值,从而导致了较高的假阳性率。 因此作者建议,>65 分的临界值太低,不应采用。 另外,他们还建议将临界值提高到 >120 [26]。 Horwitz和Schoevers [42]认为,这是因为RAADS-R评估未能涵盖可能与较轻的ASD相关的一系列行为问题,因此,它不够强大,无法捕捉自闭症谱系。考虑到 ASD 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讀:

> 根據《移工便利商店大調查》發現,超商是移工消費頻次最高的通路,有 5 成移工每週進超商消費至少 4 次,更有 2 成移工,幾乎天天進便利商店消費。換句話說,超商是移工工作場所跟住所以外,最常造訪的地方,是他們的第三生活空間。

> 值得注意的是,移工消費頻率跟台灣人差不多,平均每 2 天就會進超商消費一次,但客單價卻是台灣人的 2 倍,因為喜歡一次買齊、偏好多組入產品。

> 在調查中發現移工最喜歡的商品,竟然沒有咖啡,詢問之下才發現,是因為他們看不懂咖啡菜單,後來就在 Let's Café 電子面板上增加印尼文與越南文,也在每個品項前面加上編號,方便點餐。

> 在交流活動上,全家同仁問移工朋友通常怎麼挑選想吃的鮮食,對方就指著一個咖喱飯,告訴他像那種的就可以,原因是上面有「牛」的圖片,讓他知道那是牛肉口味。因此全家也重新盤點鮮食品項,針對近 80 項沒有豬肉的產品,貼上不含豬肉的標籤;另外,也設立不含豬肉的熟食專區,把熱狗、包子餡料改為雞肉。

#CVS

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

吭哧吭哧地自己做了一份大卫·格雷伯的《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的epub :0190:
大卫·格雷伯就是那个写《毫无意义的工作》的那个人类学家,这本是早年理想国出版的,大概是不会再版了,因为里面谈到了很多革命啊、国界消失啊啥的……
虽然zlib上有两个pdf,但是都糊糊的,所以就做了一个!幸好这本还挺薄的,实体书是120页。

又托了比师傅上传zlib……这个是网盘↓
mega.nz/file/tPMBBRAL#er_MONIs

Show thread

我到底为什么要自讨苦吃,追看社交网站(推,blue sky )上几个关于某种族歧视傻逼的post
追看过程中偶然误入一人首页谈到libertines,我没有在这些网站关注过libertines相关,于是首次搜了下,看不认识的人Glastonbury repo很好地治愈了我的心灵!

@shidlexn @loremipsumdolor 象友有興去的話可以看看這影片,講的挺詳細的。基本上男性跟女性在代謝跟很多生理模式上還差挺多的,所以很多男性適用的方法,對女性來說很可能不管用。這個人的其他影片也可以看看!可以收穫很多神奇的女性健身營養學之類的知識!
bilibili.com/video/BV1p9EdzbEt

@[email protected]
非常不推荐,我之前也尝试过16+8第一个月表现优秀,但是第二个月之后就开始进入代谢适应+皮质醇高失眠+肌肉流失 的问题会加重皮质醇水平,让你的身体感到危险,停止消耗脂肪并且如果本身就有压力的问题的还会加重此症状。(刚开始也许没有感觉,甚至会有激励,是因为肾上腺素代偿了)

男性可以不吃早餐就工作运动,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女性不可以,女性在进化和选择中变得更加偏向于稳定摄入来源,在苏醒的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皮质醇就会升高,尽管体感觉得不饿。
摄入一些能量的可以降低皮质醇,激活副交感神经,让身体感到放松,并且改变夜间空腹的糖原+氨基酸消耗模式,变为正常的葡萄糖+脂肪功能为主,让低血糖状态回归正常平稳状态。

16+8不是坏方法,而适用于肥胖,不活动,PCOS(多囊,或其他代谢问题,然后将间歇式禁食作为一种战略方式,比如说多囊的恶性循环之类的。

看了一些project 2025的介绍和他们最近演讲的视频,我最关心的话题就是healthcare,如果Trump上台很有可能对ACA开刀,让人们不再轻易享受到现在的医保福利。

我的工作和healthcare benefits直接相关,知道这几年gov在保住人们的医保方面下了多少功夫。我在covid期间拿到这份工作,当时政策就是不管收入有没有超出不管有没有renewal不管人找不找得到,只要你现在under Medicaid统统继续提供免费医保,不可以close 任何人。后来PHE结束,回归正常,但施行的政策都是尽量拖延他们医保的时间,尤其是小孩和孕妇的,放宽了非常多的时间。现在新政策是只要renewal的时候小孩和孕妇符合要求,在下一年renewal之前即使家庭收入提高了也不可以取消他们的Medicaid. 在所有政策里,妇女儿童永远是第一位要保护的。
很多人以为只有非常穷才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其实并不是,以我们明州为例,三口之家,孕妇儿童符合免费医保的家庭收入标准是7万多刀,四口之家将近9万,而明州的家庭收入中位数是8万多刀,差距很小吧,7万以内的家庭很多都可以说是中产家庭。覆盖面是很广的, 五百多万的人口里一百多万receiving Medicaid。
很多人觉得中产辛辛苦苦工作,交税养闲人,反对给“穷人”发福利,但中产们有没有想过,万一哪天发生变故(工作/疾病/精神等出现问题)光鲜的人生从空中跌落,也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刻呢?社会福利就是一张safety net,平时过得好的人高高在上看不见,甚至觉得没必要,但一旦往下掉了,才会发现有人在拖底是件幸事。
我的客户形形色色,残疾的,癌症的,离婚的,被家暴的,有mental health issue的,老人,婴儿,小孩,移民,孕妇,很多都是哭着给我们打电话,当人生遇到坎坷,或深陷泥潭,需要重新站起来的力量,微小的支持都是巨大的能量。当然有滥用福利的,但那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都在认真的生活,但因为种种原因,依然在挣扎,不能因为这些就觉得所有人都是蛀虫。任何制度/政策都不完美,也永远不会完美的。
我不代表所有人,但我作为享受不到福利的普通人,愿意用自己交的税金去支持这些人。私心来说,万一哪一天我也变成了那个接受帮助的人呢?

Show thread

@manjuchazuke 这句是我磕Jonson莎磕生磕死的来源之一(你快停止)
就是含有很多褒贬的一句话啊!

太快乐了和女友爆聊不同版本的苏东坡传记的对比……I never thought I’d do sth like this with a foreign friend.

中国特色酷儿故事:
正式在走入职流程,HR问我要学历,我的学历上依然是指派性别信息,而除了学历以外的法律身份信息都已更改,于是我只能提交学历+一张派出所开具的同一人证明(原身份证号码XXXX系错号,现已更改为XXXX)。我的选择有:
1. 堂堂出柜,你们新招的小夹层是一名跨性别者,boom.
2. 告诉 HR 我是大山农村里的小孩(which is true),出生时被分配错了身份证信息(which is also true),毕业自己工作以后才改回来(which is also true),boom 震碎这些中产小留的世界观。

女友相关折叠 

刚开始约会的时候女友看我Spotify播放列表,感叹你音乐品味和我爸真是一模一样(都是石玫瑰什么的)
我:……
第一次去女友家的时候我在她家浴室发现她的洗发香波和护发素和我用的竟然一毛一样,有缘啊,但同时又想起她爸偶尔会过来住,遂问:你们家浴室里那些洗发的东西是你爸的吗?
女友:?
我:我发现和我家的一样!但我想避免和你爸又重合用东西的惨剧……
女友:………我爸秃!他没有头发!!!

我他妈的再看到奉承伊丽莎白一世的宫廷演出里出现亚瑟,梅林,潘德拉贡,我是真的会杀人
多看几次下来真的把屏幕捅穿的心都有了

哎呀好喜欢“从前有个天堂,但后来时间侵入了那里”这个说法,现代language ideology/mythology分析普遍认为伊甸园归根结底是人类想象的结果,所以是人类根据自身经历捏造出的意像,而它原本的素材是童年
所以每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本质上都是被逐出伊甸的故事,而因为每个人只要不死去就势必会长大,所以“伊甸园的坍塌”是跨文化、超越时间的,在所有人身上无数次重演的,一个相同的悲剧

Show thread
Show older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