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有点好笑honest trailer系列(在迟到数年以后终于)做了网飞版的daredevil
开始三分钟即开始:Matt Murdock和他的platonic partner…almost platonic…there must be a platonic way to explain this…Foggy Nelson…

学东西最快乐的是0到1,达到1的水平立即能get该领域80%笑话和meme的笑点,正反馈十分即时
但1之后就是漫长的对passion的考验,感受不到乐趣了就得换个法子或者换个材料,花式哄着,直到达到平均水平终于不受比别人差的负反馈影响,终于能换虚荣心和好为人师来拉车…
adhd小朋友不受功利目的激励也挺麻烦的 :aru_0220:

#howmybrainworks

现在谈一谈无家可归的人在伦敦睡什么地方。目前在伦敦根本找不到一晚低于七便士的床位。如果你付不起七便士换个床位,你就只有下面这些出路:
一、到河堤路露宿。帕迪曾向我讲述过在河堤路露宿是什么滋味:
“一言以蔽之,在河堤路露宿就是要早点睡。你得在八点钟的时候就躺在长凳上,因为那里长凳不多,有时全都被占了。你得争取早点睡觉,因为过了十二点就冷得睡不着,而凌晨四点钟警察就会把你赶走。要睡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那些该死的电车一直从你身边经过,而且河对岸的高空广告牌总是明灭不定,晃得你眼花。并且那里冷得要命,睡在那里的人都会拿报纸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但也不起什么作用。要是你能睡上三个小时,你就他妈的算走运的了。”
我曾在河堤路露宿过,发现情况和帕迪的描述一致。不过,比起整晚在别的街道上游荡,连觉都没得睡,在河堤路露宿要好得多。根据伦敦的法律规定,你可以整晚在长凳上坐着,但如果警察看到你睡着了,他们就会把你赶走。只有河堤路和一两个偏僻的角落(吕克昂戏院后面就有一个)是例外。这条法律显然是故意在为难流浪汉,据说是为了防止流浪汉暴毙街头,有碍观瞻。但如果一个人无家可归,注定会死在大庭广众之下,醒着死或睡着死又有什么区别。巴黎没有这样的法律。在塞纳河的每座大桥下、门道里、广场的长凳上、地铁站的通风管道中,甚至地铁站内都有许多人在露宿。这对社会并没有造成伤害。要不是出于无奈,谁愿意整晚流落街头。要是他只能流落街头,如果他睡得着,让他好好睡一觉又有何妨?
二、睡两便士落脚点,这比在河堤路露宿要舒服一些。在两便士落脚点,租客们在长凳上,坐成一排,身前拉了一条绳子,他们就靠在绳子上,就像靠在栏杆上一样。一个被戏称为“男仆”的人早上五点钟的时候就把绳子剪掉。我自己从未去过那种地方,但波佐经常到那里去。我问他那么一个姿势能不能睡着,他说其实那样睡要比听起来舒服一些——至少要比睡光秃秃的地板好。巴黎也有类似的落脚点,但收费只要两毛五(半个便士),不用给两便士那么多。
三、睡棺材店,一晚四便士。在棺材店你睡在一口木匣子里,上面盖了一层柏油帆布,里面冷得要命,更糟糕的是,还有很多虫子,而你躺在木匣子里面,根本无从逃避。

Show thread

比睡棺材更舒服的是寄宿旅馆,收费每晚从七便士到一先令一便士不等。最好的地方是罗尔顿旅馆,那里的收费是一先令,你睡的是小隔间,而且可以舒舒服服地洗个澡。你还可以付半个克朗,享受“特别房间”,基本上就像住在酒店里一样。罗尔顿旅馆装修都很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约束太严。那里有很多规矩,不准做饭、打牌等等。罗尔顿旅馆总是人满为患,或者这就是最好的广告宣传。布鲁斯旅馆的收费是一先令一便士,条件也相当优越。
从卫生干净的角度看,救世军旅馆会是你的第二选择,收费大约是七八便士。各间救世军旅馆的情况不同(我住过一两间,那里和普通的寄宿旅馆有比较大的差别),但大部分都很干净,而且有蛮不错的浴室,但你得另外付钱才能洗个澡。付上一先令,你可以住小隔间。八便士一晚的宿舍床铺挺舒服的,但里面实在是太拥挤了(通常房间里起码有四十张床),而且床摆得很近,要安安静静睡一晚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住救世军旅馆有许多限制,就像坐牢一样,又弥漫着伪善的气息,只有那些讲究干净的人才会去住。
接下来就是普通的寄宿旅馆。无论你付的钱是七便士还是一先令,房间都那么拥挤嘈杂,床铺一律都很肮脏不适。但住在这里的好处是放任自由的氛围和温暖如家的厨房。你可以整天整晚都坐在厨房里面,虽然里面脏了点,但可以和其他人交流攀谈。据说给女人住的寄宿旅馆比给男人住的寄宿旅馆更加糟糕,很少有旅馆为已婚夫妇提供住宿。事实上,对于无家可归的已婚夫妇来说,分居不同的旅馆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Show thread

前两天晚上十一点多在体育西地铁站出口遇见在卖艾叶粑的阿姨,我本来已经走过去了,但看着她满头花白的头发心里突然觉得有些难过,就回头买了几个。今天热了一个肉松的,比我预期的好吃很多!皮很糯而且不厚,没什么甜味,但艾草放得很足很香……没有外面买的那种工业感的均匀鲜绿色好看,但是吃得到打碎的艾草纤维,应该是家里手工做的。里面塞得满满的都是肉松馅,馅的味道也恰到好处。
是在体育西C出口(地下)买的,一个花白头发扎马尾辫的阿姨,非常推荐广州的友友遇见的话也买几个来尝尝🥺🥺

Can sleep straight for over 6 hours is a superpower and most people who have it don’t appreciate it enough

在毛象也同步一下,《洞石火》现已支持英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切换语言帮我捉捉虫……
英文本地化团队(先后无意义):

耀光
Lin Tian
Nattraven
KurenaiX
Yukari
Joanna

我天天对16世纪humanist educators:求求你们别造孽了,柏拉图真的没说过这个。

今天又学到了一些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常识但是对我来说很恍然大悟的事:

1️⃣伤心害怕的话需要安抚,但是生气的话需要发泄,所以洗热水澡啊什么的作用会比较有限,除非你的生气是继发性的,生气的背后是害怕、难过、疲惫等情绪。如果真的是生气的话就需要骂一骂、打枕头、大叫、跺脚之类的才能好起来
2️⃣有火不发的话可能会用其他方式代偿,比如doorslam,觉得别人都不理解自己,把人想得很坏,反而把问题扩大化。一旦扩大了又可能会牵连起害怕等情绪,因为事情变得大条了,而且环境显得更危险了
3️⃣最重要的!如果有人跟我一样经常被指出在压抑情绪,或者在用理性防御,但是完全搞不懂从哪里开始是在压抑,可以注意一下自己会不会遇到什么事都自动地想“怎么反应才是对的”或者“怎么反应比较合适”,有没有什么情绪你明明有但是你觉得你“不应该有这个情绪”,这个!就是!压抑!(自豪后仰)
4️⃣如果发现自己很容易压抑情绪的话可以多打断一下那个分析,多感受一下自己怎么做会比较爽,不要考虑后果。反正你这么擅长压抑了,你不会乱来的啦,想想没有什么的。然后那个情绪才是本来的情绪。如果那个情绪是合适的就发出来,如果那个情绪确实不太合适就像放屁一样偷偷又坦荡地找地方放掉,但是不要不允许自己放屁
5️⃣期望一个人什么情绪都自己消化是不正常的,如果那个情绪是关系内的其他人引起的,或者当事人是小孩子,那就更是这样。如果感觉自己一个人消化了很久都消化不掉那很正常,因为就像是堵了的下水道,水流速度会比较慢。所以如果觉得自己经常情绪不佳躯体化疲惫可能不是你的情绪太多,你的情绪反应程度是正常的,只是你都在采用迟缓艰难的自我消化
#TeenyWeenyPsychDeli

Things I like about yesterday‘s Hamlet (想去的朋友不要看,严重剧透) 

- 主角讲台词方式尤其是前半段像极了Andrew Scott(绝对是赞美,AS是我最喜欢的哈姆雷特)
- 棺材/沉没的世界之船像极了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但是真的把整体sinking/drowning的感觉做圆了做出来了
- 让player King和ghost of old king是一个演员double,同时这个人在演ghost 的时候肢体动作靠近Hamlet,在演player king的时候群舞(?)的舞台表现靠近Hamlet
- 节奏非常快,后半段不像AS版,从没见过那么快的to be or not to be,非常不拖泥带水的一个版本,但是没有删什么台词,主要靠动作的快,很果断的舞台设计
- 这个奥菲莉亚让我想喊她去演格妮薇儿(赞美)
- 很多人物有自己的人物塑造小细节,Horatio舞会只跟男的跳舞,Polonius 笨拙地逗女儿开心
- mousetrap戏用了非英语/nonsensical的面具舞剧
- Horatio那句good night sweet prince之后没有再拖泥带水演挪威入侵,直接cut掉,全剧终

总之是很精彩,看得我哇哇嫉妒1600年观众吃这么好凭什么
原剧4.8演出4.8(满分5)
隔壁爱德华2确实吃亏在小成本制作,原剧4.8演出4.0。就还是很值得看,但主要是沾了原剧的光

想告诉一年前选校的我:你错误估计了,在哪里生活,cohort是什么样,并不会改变你这个人和你的人生
选择明年新入什么fandom才会。

不知道这道菜该叫什么……

象友赐名:蚂蚁带全家亲戚上树

就是炒肉末,加海鲜继续炒,加培根继续炒,加蚝油、娃娃菜继续炒,加(另外用热水泡开的粉丝)和双椒酱和水继续炖干。

不锈钢锅当然糊得不像话了,但之前有象友说糊过后加水继续炖煮能煮出很好的香味——是真的‼️

超香。

#我偏要勉强 做美食博主系列做成了但不想换 tag 版

向全世界推荐这个乳贴(1688渠道),非常贴合扔子,无胶版其实已经贴得很牢就是出汗可能会掉,有胶版贴得更牢,可以重复使用,之前无胶版我用了两个夏天直到丢了才买了新的,价格便宜,其实我怀疑很多微博打广告的乳贴都是一个厂子生产的(但是价格是它的好几倍)…… ​​​

看到有人说Lord Gortash is basically Elon Musk I can’t stop thinking of that

前面说到我这两个搭子是两个小伙,第一天拼车通过他俩完全不加密的方言我猜他们职业是军队或警察,关系是同学或同事。因他们提到班长、副班长,这点像当兵的,但又提到中队、大队,这个像警察(如果是侦探角色这时候就推断出消防员了吧但我还没有);部分时候用上岗下岗代指上下班,有点像当兵的;提到本次请假出行的难度时表示“就说出去爬山这种有训练感觉的才给批假,要说去逛古镇啥的不会给假”,这又让我觉得是警察,因为军队请假应该比这更困难。
范围缩小后我注意到,两小伙穿的都是亮橘色冲锋衣。不同款,不是发的,显然自己买的。按理说亮色冲锋衣很多,在野外容易被救援的颜色,但事实上人们真正买冲锋衣的时候不会想自己在野外出事,所以除了玩户外玩到审美完蛋的人才一看亮色大花格外来劲,大部分人都买黑色灰色蓝色(兼容商务通勤休闲场合)、各种莫兰迪色(我买的这个montbell就是一个灰灰的猪肝色,显白,但太行山中有一种紫灰色的页岩和我衣服一模一样,我掉在岩石上摔碎了都看不出来)、浅色甚至白色(拍照好看)、迷彩(真正的猎手和出事了想死在山里的人)。而且亮橘色是所有亮色里也比较挑人的颜色,下得去手买这个颜色的人大概率见惯了这个颜色出现在自己脸周围,看惯了就觉得美了。推定为消防员。
推定为消防员后,线索逐渐汇聚起来。两小伙话比较密,徒步过程中,曾多次体现以下细节:
1️⃣看到山路上有烟头就说“不要命了”,看到露营人搭灶的遗迹就说“牢底坐穿”。其中一个小伙有烟瘾,路上说想来一根,另一小伙立刻说“知法犯法”。
2️⃣其中更活泼的那个小伙路上每次见到山体滑坡皆用手指示,并大声提示“扇啼花破!”路上每每看到羊在半山吃草,就说“这个地方山体稳定不会滑坡。”另一小伙说,“连羊一起滑下来了。”
3️⃣老龙口瀑布有一观景点。活泼小伙要向下走,另一小伙说“你掉下去我可没法救你。”小伙立刻说,“你可以从那边的峡谷进来救我,如果四面环山是真的没法救。”
综上,推理为消防员。

……其实是他俩走到一个地方忽然掏出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中国消防救援”六个大字,并要求我拍摄他们的以下照片:单人用登山杖串起旗帜面向群山挥舞;单人双手拎起旗帜;两人抻起旗帜;两人拎起旗帜并比大拇指。真的好无语。一想到世界上真有人干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我就

Show thread

昨天学到了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人在超出window of tolerance的状态下,大脑只有掌管情绪和记忆的部分(中脑)+掌管生存的部分(脑干)在互动运转,而进行理性思考的部分(额叶)参与不进来,所以会出现“道理我都懂但是情绪无法缓解”的情况。

这时候既然思维无法参与,就要用非思维的方法,而是用身体的方法,比如洗澡听歌跑步发出怪声觉察身体等等,直到情绪回归到window of tolerance,才能进行认知的调整。

啊不小心翻到一个同担首页发现ta是乌克兰人。然后ta转发了另一个乌克兰人的po,大意是说我说我是乌克兰人,人家就以为我住在别的地方。我说我就在乌克兰,人家认为我不知怎么地不被战火波及。人们无法联系在网上跟你聊天的乌克兰人和新闻中的乌克兰人。bitch 我的BL 是在防空洞里写出来的。

如果我再在1990s的文献里读到一次phallic我真的会高声尖叫

上周听讲座收获之
请大家观看17/18世纪的哈姆雷特木偶剧!
(他甚至专门有个单独的木偶头骨

啊啊想问一下万能的香油:
要做游戏/电影/书籍评论型实况的话,有没有推荐的高质量视频剪辑、字幕制作软件啊?本人之前都是用AE、Filmora和Arctime,但有些新软件似乎有更先进的一键抠视频、对节奏、打轴、生成字幕功能了?或者有没有靠谱的视频制作师可以接单?

Show older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