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最近想做饮食记录,找了个卡路里计算的记录app,点进去发现都是记录每份食物多少克。

这我怎么知道!

@Aetherpack 很难算准的,不同烹饪方式也会造成热量浮动。普通人也不会去给食物称重 :wb_d_yunbei: 想要避免摄入过多,避开高油高盐高糖的就差不多了。

@shizukasaku 好离谱,这种不能精确计算的也能有这么多应用……

@Aetherpack 很多人不懂,看营销广告说的就会信,然后在这些app里开会员了

@Aetherpack 随身携带电子秤(我真的这么干过)!薄荷健康有按食物分量(一碗米饭、一块豆干)计算的选项,但感觉也不太准确。

@Aetherpack 吃之前连餐具一起称,吃完单独称餐具,这样就能知道吃了多少了!时间长了就有底气目测食物分量了,不过众目睽睽之下都敢掏出电子秤了,做什么都会有底气……

@lynnnotfocus 笑死,不分菜品的吗!我看app好些都是专门分每个菜多少多少

感觉吃预制菜很适合,都写清楚了,自己做就差点分量算的活儿

@Aetherpack 分的分的,大不了……吃一个称一个 :blobcatrainbow: !带秤就是为了对自己的食量和常吃的食物有点数嘛!
预制菜确实更容易标准化,堂食不如预制菜!(暴言

@Aetherpack 不建议计算卡路里,纯纯数字焦虑……健康食物也可能热量高,重要的是摄入量和营养素

@Awww 不管计算什么,难题其实还是计算摄入量?

@Aetherpack 不靠算,建议是有觉知就好,用身体或者固定餐具做衡量,可以用八寸盘法(每顿一半蔬菜,四分之一主食,四分之一肉)或者身体尺(一拳米饭,两手合围一圈蔬菜,一掌心肉),每顿感受饥饱,前三天可能会饿,之后满足七分饱就行,包括嘴馋想吃高热量的,重点也是适可而止,吃够停下就行,这样的饮食方法可以减少心理负担,你要做的就是尽量变着花样吃健康的东西,花样越多营养素越全
尤其健身初期最忌计算,花这多余精力是没有毅力再去运动的,而不运动不可能形成燃脂趋势

@Aetherpack APP里面除了照搬居民饮食指南的部分比较准以外,像什么菜炒肉都不太行,建议能算生重算生重,生米50g熟重110-150g都有可能。其实就是粗略计算,买个克称可以前期掌握到底吃了多重,还是平时选择饮食的时候就要选择加工少的食品,如果嫌麻烦用手掌或者拳头进行估算是差不多的,记录的话可以拍照

@Aetherpack 如果去超市买菜自己做饭的话还是可以估一估,因为会称重和打价,可以看到价签上这一袋菜有多重,然后做的时候如果取一部分可以按体积的比例还估计用了多少,要是不自己做就有点难(以及推荐b站河大医学院丁勇的视频,讲各种食材一天要吃多少,随便看看应该就能看到,他也有讲减肥的视频可以搜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