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推上看到个说法:如果你的“去殖民化”书单只包括了非欧洲地区与欧洲有交往之后的历史与文学,那你并不是真的关心这些地区的历史文化。
其实反过来也是同理的,我国国内的英语文学长期只专注于研究维多利亚时期及以后的英语文学,本质就是因为我们并不真的关心讲英语地区的历史文化。我们只想知道“我们”和“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我当然不想看低我国学者为去殖民化做出的努力,但是,我们都是人,通过一些解释和改编来越过文化的藩篱之后,被同样的东西感动不是很正常的吗?在除了跨文化交往的价值之外,我们可不可以多关注一点某个遥远地区历史本身的价值?文学本身的价值?

We're not just professionals that will work in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 when we graduate therefore should prepare ourselves to be cultural-literate to that end. We're humans. We deserve fine things.

就是:如果你真的想了解英语地区的历史文化,不要做一个从狄更斯开始往后读名著的人

@aglarien 也不要只挑书单上的“经典”!!!很多有趣的东西会被遗漏

@sharkieCC 对!!!特别对!经典化的历史过程也通常是某种霸权确立的过程,很多时候主流的没那么好看的东西变成了“经典”,而非常好看的,更贴近社会边缘人群生活体验的作品被遗忘了。“边缘人群”包括但不限于女人,穷人,孩子,老人,性少数……我们经常会忘记“只读经典”意味着什么

@aglarien 但话说回来,维多利亚时代之前的英语与今日相比有很大不同,非母语者很难看懂吧。

@nyancatflies 15世纪以前的难懂一点,再之后,真的都还好了。另外,英语世界这方面的工具箱配备是非常齐全的,不管是15世纪之前还是之后的,属于哪里看不懂点哪里,在网络上可以非常方便查询各种名著的程度
就像外国人学中文,可能会看很多当代中文作品,我没法拍着胸脯说楚辞很好懂,但我绝对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就劝外国人不要读“床前明月光”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