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都说到这了,那我要再说:
淘宝上大批进口猫屎咖啡,恳请大家抵制。

猫屎咖啡来源于强行终生喂食咖啡豆给被非法野捕、囚禁在狭小脏污笼子的野生麝香猫。被笼养的麝香猫会出现营养不良甚至被咖啡因影响导致精神异常。比国内的活熊取胆黑产业有过之无不及。

猫屎咖啡号称降酸不苦更香云云不过是玄学,事实上经过适当处理过程都能降低咖啡豆酸度提升香味,而不用特意吃肠子里走一遭排出来的屎。

恳请大家不要买猫屎咖啡!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Show thread

今天煮萝卜小排汤,因为时间紧还没做到最满意,但两条小思路可以分享一下。

首先,小排里的油脂加热时间长容易氧化,所以我的第一原则是,尽量减少加热时间,模仿急火汤的纯清。1.小排一旦煮酥马上关火,以防变柴,把小排舀出来密封饭盒单独保存。2. 汤放冰箱直到浮油完全凝结,用一把勺子就能完整的捞去浮油,得到清汤(今天就是冰箱时间不够,浮油没结牢)。3.萝卜大块先大火二十分钟蒸软,筷子能轻易戳进去,再放进清汤里,沸腾一下,就可以关火让它慢慢浸着吸收汤汁了,减少了汤的加热时间,萝卜也能保持完整形态以及吸饱肉汤。这三步都可以减少油脂氧化率,同时也可以使萝卜汁的味道不过多进入汤里,保持汤味纯正,但萝卜同样入味。另:萝卜刚蒸完是甜津津的,我大概空口也能吃一碗。

第二,给小排去浮沫时,一定要保持将滚未滚的小火状态,让它慢慢出净浮沫,急火反而出不干净。捞三次就能基本撇净浮沫。因地制宜,我放了半个洋葱几根手指胡萝卜几片姜来除味,如果有西芹也可以放一根,等撇净浮沫后全部捞出来就行。用蔬菜除味比用酒和大量葱姜更不打扰肉汤原味,吸附力也更好,牛羊猪肉都是如此。

纯清,这两个字就是我煮小排汤的追求。

#过日子

RT. Or a simple “Romans, Countrymen, and Lovers” could never go wrong…except that the last person who said this actually killed himself

说起来推荐一下/EnglishLearning 这个reddit 频道,基本上都是英语非母语者发帖互相问/或者问母语者,我觉得里面对我来说最有用的帖子是两个词两个句子有什么细微差别那种,平时我自己用的时候不太会注意到,看到别人发帖问了,看到一堆母语者答了,才发现原来是这样

抑郁老串

🪐一份带病不完全生存指南🌍

原谅我卖个不怎么有趣的安利(?)首页抑郁症的小伙伴,在突发抑郁的时候可以自查的list⬇️
————
所处房间温度是否过冷过热⚠️
-
所处房间灯光的冷暖明暗是否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
-
屋内是否有足够氧气或是否有异味。注意通风!⚠️
-
平时是否能够晒到足够的阳光(不然就尝试换个瓦数可调的亮一些的灯)
-
今日份的水分和蔬菜等等是否摄取足够(一天只吃一顿即便非病患也会无力)
-
有没有可能同时患有⚠️贫血/低血糖/低血压/月经方面的病/颈椎一类的问题/或者有ADHD或自闭症?甲亢之类的却没吃药,排查这些因素!!!
-
⚠️如果排查出了几项却暂时无法改善环境,请至少将它们作为自己抑郁的外在因素,减少自我苛责。
-
如果此刻有导致纠结的理由,不论是否是过去式,请将此与可信任的朋友交流,或拨打免费防自杀热线,目的是⬇️:
1
排查自己有没有陷入某种👉固定思维👈
如果这个⚠️思维,源于一段创伤经历,那么👉请以后记得尽量多使自己处在a&b同时满足的环境中,不论线上线下⬇️
a时刻都不符合过往经验循环
b身边人不会强迫自己的环境
你可以:和对的朋友尝试巩固一段更健康的交流或相处方式。

下接
#长毛象安利大会

Show thread

在人聚居的地方遛狗不拴绳的人真的没有意识到他们会威胁到我这样的人的人身安全。
不管是心脏病发还是……
上次在很空旷但道路很不平整的地方,有一只狗没拴绳的,突然慢速向我的方向跑来,据我妈描述我当时以恐怖的速度突然向反方向跑了一百米,其实那只狗只向着我的方向跑了十几米就停下了。但我当时的感觉是如果我不用所有的力气跑我就会死,求生本能了。
我现在这么年轻还好,我老了肯定摔啊摔的

Show thread

Neurodivergence TW 

对他人讲话的声音(包括电视、电台声音)极度敏感,听到以后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怕狗,怕植物。小学一年级开始每门课都在疯狂走神。对喜欢的事物做进去以后经常hyper-fixation一做五小时。读不懂空气,读不懂社交场所的气氛和他人的真实意图……
well, maybe there's a cure somewhere...idk.

我怕的东西还挺多的,首先怕狗,然后(很奇怪地)怕很多种类的野生植物
不是说我讨厌狗或者什么,我是看到狗会有不理性的恐惧,附近有没牵绳的狗会物理意义上心率飙升
直到我前段时间背单词,我才知道有个词叫cynophobia(对狗的极端恐惧),被认为是phobia disorder的一种(恐惧症的一种),美国人中大概有9%有至少一种动物恐惧症,而所有动物恐惧症的人里面又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恐狗症(cynophobia)
该恐惧症的成因可能很多,比如基因,或者被狗咬的经历,但是神经多样的人群里有更大比例发展出恐狗症
我才知道我原来不只是……极度害怕?

结尾两行对白:
We came into the world like brother and brother,
And now let’s go hand in hand, not one before another.

Show thread

Mentorship项目开始以来,已经交谈过+正在预约中的mentee已经快20位了。我也有了一些体会: 

1.大家还是满怀希望,希望生活可以变好。每个人心里隐隐约约都是有理想中的自己的样子的,而且愿意为之努力。
2.我收到的问题中,大部分是should I 类型的问题,想让我帮忙做选择。但我觉得他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how and what questions. 思考完“怎样”和“什么”之后,很多should I 的问题都会有答案。

这种ask the right question的体会在我开始专心搞科研以后感触尤其深。我在研究遇到瓶颈的时候想的都是how questions(e.g. how does A influence B?),其实并没有问出很好的问题,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然后开始思考what questions(e.g. what factors contribute to B in the context of A?),瓶颈就突破了,研究设计也顺利了。

回到个人成长的主题,我虽然也会思考should I问题,但在思考完how (to do) 和 what (I can do)之后思路会清晰很多。我其实不是很自信的人,甚至大部分时候都有强烈的不配感。我很少体验在一个地方有“I belong in this room”的感觉,有一些imposter syndrome. 即便如此,我很少放弃。就以我目前最大的一个目标举例:申PhD. 我想申的项目是human-AI interaction,对我的专业背景来说是非常难的目标,尤其我才刚出国没多久,也是时隔近十年又重新接触科研(十年前在国内读文科也不算什么科研),更别提对北美科研环境的陌生感。但我一直想的都是how和what, 就算这次申不上的话也不是放弃目标,而是这一年gap我要做什么(what),可以怎样改进申请(how)。

对于should I 的问题,我觉得考虑因素太多了,这些因素大部分都需要how and what问题去看清。如果在思考完how和what还是拿不定主意,那么很有可能是对于后悔的恐惧。我觉得后悔是一种主观emotion,并不是现实,因为你无法拿发生过的事情和没发生的、想象中的、完美的事情进行对比。况且你现在后悔的事情,就是你当初能做的最好选择,让你失去记忆回到过去,你依然会这么选。

我所见的公公大多有过强的性别意识(gender),而嬷嬷大多有过强的性欲意识(erotic),cp粉则大多有过强的专偶制意识(monogamy),这让只是想嗑人和人互动的我很崩溃
#绝望鸽头炖菜

2022年Globe的The Comedy of Errors我很喜欢,现在2024年又回归了
2022年那一版我觉得最精彩的设定之一是双胞胎分别由黑人和白人演员扮演——yeah,在身份混同/角色错认是核心梗的前提下,仍然选择告诉人们这两人是如此容易被认错,他们的差距更多是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引发的
也使得全剧最后两行对白令全场观众极为感动。
The Comedy of Errors这部荒谬喜剧我觉得有很多deep shits,身份,财产,关于何为自我的讨论,奴隶制暴力,而这个对于很多白人老保来说“反直觉”的选角反而非常非常完美地呈现了这些主题
—————————-
嗯就是看到有人用种族错位选角喷亚马逊力量之戒还拉莎做例子,有感而发
其实只有搞得好不好的改编,没有不能cross-race/race-blind改编的原作,你觉得有那是你种族歧视

NSFW (并没有 

sorry在象上连发两张图,但是今晚晚饭的红薯形状真的很像……情趣玩具……

RT,Tolkien文笔好好……(废话)

@lotrquotes Long now they sleep
under grass in Gondor by the Great River.
Grey now as tears, gleaming silver,
red then it rolled, roaring water:
foam dyed with blood flamed at sunset;
as beacons mountains burned at evening;
red fell the dew in Rammas Echor.
(3/3)

Show thread

前几天错过了Edward Alleyn的生日(9月1号),他是我最喜欢的16世纪演员。 虽然完全迟了但还是借机写写Alleyn。 

以前人们常常忽视演员在文艺复兴戏剧作品(包括莎剧)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其实,当时很常见的创作模式是,剧作家写好一个大纲,交给主演们看,主演们评估这个剧有没有潜力,如果没有,就拒稿,如果有,就提意见,让剧作家改大纲,然后付一笔剧本的首付给剧作家,让剧作家写完这个剧,或者,干脆用一笔钱买断大纲,转手交给其它剧作家写。不管谁写,最后写完以后,主演们也还要再提许多意见,然后才开始排练。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熟悉的很多经典戏剧,其实是集体劳动的产物。有时候,主演们比剧作家更能决定一个剧的走向。另外,剧目的后续改动,也大多有赖于演员的贡献。以马洛的浮士德为例,浮士德最初成稿于1592年左右,在1602年又被拿出来复排,复排时所用的文本,扮演浮士德的Alleyn也有诸多参与。
1574(伦敦第一个商业剧场修建)-1642(内战爆发,剧场关闭)这段历史时期,最有名的演员大约公认是三个人,Edward Alleyn(他演了初版浮士德,大概率演了莎的理查三世与Titus Andronicus,曾经演过所有马洛的剧目),Richard Burbage(他演了初版哈姆雷特,初版李尔王,初版奥赛罗etc.,是莎大部分剧目的主演),Nathan Field(儿童演员,在儿童剧团里演出,长大以后演青年角色,很受女观众喜爱)。
Alleyn本人据说非常高,可能接近一米九(见画像),他的台词功力尤为引人注目,据说他声如洪钟雷霆,擅长演出野心勃勃的宏伟角色。伊丽莎白女王一世非常喜欢他,据说,在她晚年病重,Alleyn退休的时候,还要求Alleyn重返舞台,以使得她能在死前再看到他演戏。她去世以后,詹姆斯一世登基的时候,伦敦对新王的欢迎仪式上,也安排Alleyn朗诵大部分的致辞。
Edward Alleyn娶了著名剧场老板Henslowe的女儿Joan Woodward,之后就和Henslowe一起做剧场生意,因为做生意,所以留下很多账本和生意信件,我们也因此得以一窥Alleyn的人生。
关于他的私人生活最让人惊讶的或许是,在很多方面,Alleyn都是个非常、非常好的人。
他和Joan结婚31年,没有儿女,但他家里住着他收为学徒的儿童演员。Alleyn的家书里,有一次,有个学徒写信给他诉说自己最近在家里惹下的麻烦,Alleyn安抚地回信,又半开玩笑地说,这一切就当成我们之间的一个小秘密吧,别告诉管家和女主人了。
他活着的时候,每年生日,他会邀请伦敦的穷人来他家里聚餐,以此作为庆祝的方式。他死后,他的财产全部捐出,用于修建慈善学校,他的基金会开办的学校直到现代也还在延续,在中国,新加坡和韩国都有办学。
连脾气一向暴躁,对演员只有恶评的Jonson,面对Alleyn,都是充满崇敬地寄诗过去狂夸。
这样一个人,他同时代的剧作家却特别喜欢让他演恶人/悲剧主角。马洛写的召唤恶魔的浮士德,屠城渎神并把敌国国王关在笼子里的帖木儿,巧舌如簧卖掉整个威尼斯的巴拉巴斯,都是为Alleyn量身打造。莎笔下平均每一幕谋杀三个人的理查三世,血肉被撕裂走向疯狂的Titus Andronicus,最初也都是为Alleyn而写。我一直有种猜测,这些“恶人”角色,就是要配上Alleyn的个人魅力,才能令观众既害怕,又被吸引得挪不开眼。形象宏伟受人喜爱的Alleyn要假装在台上用刀划开手臂,乃至被撕成碎块,观众才会大呼过瘾。

Show older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