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真的有颗金子般的心呜呜呜
以及之前俺忍不住怀疑给俺写黑推的推荐信老师,呃看起来人家应该没写黑推!我写信说录取结果的时候,对方真的很高兴的样子
行吧哈哈哈只能说牛剑真的没有搞early modern performances的老师所有人都在搞文本,要不就是我本科成绩太差了(确实差),不是这位推荐信老师的问题!
有些人真的有颗金子般的心呜呜呜
今年申请季,套磁后提交了某老师的博士申请,她帮我前前后后改了7版研究计划:ablobcatcry: ,最后我拿了多个全奖offer,决定拒掉她的奖,选择去其它的院校。
她讲:You have made a sensible choice and will have a wonderful experience and every success there, I have no doubt.
我说那我明年可不可以再去见你,聊聊天,她说好呀好呀很期待到时候线下看到你真人,了解你的博论项目进展得怎么样了……
She's so honest and warm and kind and ……
今年申请季遇到的90%的博导都超级天使😇……我们这个领域也太多天使了呜呜呜(不如说是为了和他们聊天我才想加入这里的)
science vs 前列腺高潮(。)
根据调查,人们普遍认为前列腺高潮确实比较爽,但是问他们前列腺在哪里,又出现了在图上乱指一通的情况……合着很多人爽是爽了但并不确定自己在哪里爽到了。
但是这也正常,毕竟那一块神经多,各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神经刺激,也合理。没有前列腺的人的也有喜欢anal的(比如,女的),有前列腺的人也可能无感,看你自己神经回路了。
于是控制变量,如果对比anal经验差不多频率差不多的男的和女的,结果是,爽的次数和频率其实也差不多,女的可没有前列腺哦。所以前列腺也算不上什么神奇按钮啦(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男的那么激动主要是,没吃过好的😂)
于是送上MRI照脑子(讲女性高潮那期也用上了)……嗯一边自慰一边被固定脖子和头部照脑子真的仿佛某种medical play……结论:甭管摸哪里,你摸的花样多你脑子就亮的多,没有magic button,只有大量input才能让你成功!(卷起来了!)
最后一些友情提醒,别勉强做好润滑放松多吃蔬菜戴套啥的……毕竟著名av影星有云:你需要二十分钟才能打开紧闭的屁眼,这时候摄像机才开始拍。
ynab组里有个说法叫做lifestyle creep,就是一旦你加薪你就会开始适应新的更昂贵的生活方式然后就回不去了,本人涨薪后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现在存钱的思路其中一条是“想必来吸很快就会被裁员/开除/怒而裸辞找不到工/灰溜溜滚回国找不到工”,那时没有经济来源强迫自己消费降级会非常难受,不如从现在开始就通过控制自己存钱的方式来不要lifestyle creep(与此同时认识的富家千金正在加州度假
#TIL
读普鲁斯特提到「眼镜商橱窗里的嘉布遣修士(Capucin)」,周克希注:「每逢晴天小人儿就掀开风帽,遇到下雨天就把帽兜“砰地盖上”」,于是去搜了一下实物。
这是种当时常见的简易湿度计,里面放置了对湿度敏感的物体(如人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湿度变化收缩、拉伸,修士兜帽的位置也会随之改变。在西班牙这种装置被称为Fraile del Tiempo(天气僧侣?天气小僧?图四),看上去做工更精细些,僧侣手中的指针会指向不同的湿度状态,从seco(干燥)到lluvia(下雨)。
前几天在毛象上看到的那个三分之一专注法好好用啊,我现在学完了还有八分钟的休息时间没用完。。额??
网页计时器链接是这个! https://thirdtime.toren.dev/
说起来现代的分工高度细化+产业链转移理论上更高效+低成本,但对人本身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影响。
即使把著名的“异化”和剥削暂时放一边,高度分工和产品在完全看不到的地方被生产让人们大量缺失了通过practice来习得tacit knowledge的机会,对很多事物的认知只来自codified knowledge,甚至更糟糕,来自“(最低)价格”。比如当铺天盖地的HM、Zara的T恤卖5刀10刀(temu和SHEIN可能更低),没有做过剪裁缝纫的人只会问为什么别家居然敢一件T恤卖50刀甚至100刀,但有过做衣服经验的人会审视卖得超便宜的除了剥削劳力之外还可能在什么地方偷工减料了。
Practice甚至不需要非常多非常久就能产生很大的认知区别。我之前做过一阵子陶艺,从揉泥到上釉全过程操作过(烧制本身是technician做)之后,对日用瓷器的价格认知判断就清晰了太多,知道什么是真的手工制品、什么样的产品大致需要什么样的工艺和复杂程度、什么样的工艺是真正新奇/成本高的,结果是对local artisans的作品愿意付相比工厂货更高的价格,但也知道那些鼓吹窑变品报废率超高因此卖超贵的大部分就是个噱头。
另一个拥有tacit knowledge和只有codified knowledge的区别是前者的经验能帮助认出tacit knowledge转化为codified knowledge过程中(over)simplify掉了、甚至distort了什么。这一点在transmedia上尤其重要。之前上过几个学期的古希腊艺术史的课,一个贯穿的梗就是不要完全相信雕塑上那些繁复美丽的衣褶,尤其是希腊化时期所谓baroque的那些,就像诗人为了押韵什么都干得出一样,雕塑者为了surface effect也敢什么物理原理都不要(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同理)。一门心思只搞艺术史理论和历史复原的人没有相关的artisan的tacit knowledge很容易就被文字/图像欺骗了,会去过度追求所谓“形制”、“百分百复刻”。而有过相关practice经验的人会推测古人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实际问题、practical如何随着时间推移变成了aesthetic甚至是固定的“形制”/symbolic(e.g. 古希腊建筑的triglyph)、其它media的工匠为了适配自己的媒介特性(e.g. 绘画、雕塑)又可能做出怎样的改动(e.g. 古希腊的陶瓶画和雕塑上那种超细密贴身的褶子以当时希腊的布料上根本做不到,只不过是为了represent布料的轻薄和布料下的人体做出的夸张,visual spectacle是重点,faithful不是)。
在这个意义上,高度分工的区隔对于一个具体的人的成长一点也不高效。
和人聊到生理残障或心理障碍时,我会用近视这个事打比方。感觉某种意义上它是个比较好用的例子……近视在现在一般不被当作真正的残疾,但这不是因为近视就不是残疾了,因为弱视斜视也是眼部的问题,大家普遍意义上的盲人其实也有各种区别,比如能看到微弱光线,完全看不到任何东西。如今你不管是两百度还是八百度近视,都可以通过手术或者戴近视镜矫正。我们的社会为近视提供了辅助环境,可以让人简单地配到一副眼镜。很多时候并不是人残障,而是环境使人残障。
轻度近视不戴眼镜也能完成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但高度近视就必须依赖辅助措施,再高度的近视就和眼睛的残疾很接近了。残障并不是一刀切的划分,它有程度,也意味着它会是多种多样的。有阅读障碍的人在普通的学校会被认为有问题,但放在美术领域可能就不会被认为有问题,因为阅读文字只是在当今社会很重要,放在几万年前大家还在当原始人的时候,阅读障碍可能就不是问题。同样的,近视的人放在现在不是残疾,但放在原始社会可能就是残疾。
虽然我不是纯血外语人但还是给出一点建议:
不要做纯翻译!!!
笔译钱少事多,口译钱多事多多多多多。
笔译市场整个都太糟糕了,机翻和能力差到不如机翻但白菜价的业余笔译构成了雇佣者的基本选择,这些雇佣者也不怎么看得出好坏,只觉得压价就对了。加上语言类尤其是小语种类近几年也一直在被唱衰。招翻译的多了很多就是看不起人的臭傻X。
口译事多这个多不是一般的多,是事多到人可能因此活不下去的地步,比如让一个口译在没有设备和材料和提前准备的情况下同传一小时甚至几小时(听起来可能好像没什么,但无间断口译几小时实际是很极限的)……钱多也不是真的多,陪同一天也就几百的活多的是。
要是能靠校招进央企国企政府外交部什么的那就另说。但一般人实习、进私企的话:
比较舒服的工作还是做文化作品出海、文案编辑、内容运营、社群维护,不过这些工作其实本质是外语+写作/创作/编辑/社媒沟通。工资比较高(但也只是相对高),工作比较时髦也不枯燥(但也只是相对时髦不枯燥)。
有雅思/托福成绩可以做老师或者做移民/留学中介,待遇还行,但是有种以贩养吸的感觉,而且刚入行时都要做一阵助教或者助理。成绩特别好或者很能销售的据说可以赚大钱。
做游戏本地化还算不错吧,但只有水平高、出身好、经验丰富的能进游戏公司做质量把关的负责人(相当于小管理),不过做起来也很累,需要接近母语级别的英语水平和跟人协调沟通的能力。而且把控其他翻译的质量也不是什么容易事,而且如果不幸你沟通的外包工作水平特别差还必须合作的话,你会真的很想死。
做一般游戏本地化可能就会变成外包的外包的外包,就是底层笔译的待遇。
最苦最烂的活就是做英文客服和发配欠发达国家的外派翻译(没亲自体验过,但是光看待遇和网友经验分享就知道不怎么样)。
如果你只是喜欢做翻译但不知道如何入行,尤其是没有外语背景、证书、成绩、人脉的。建议不要去给低价压榨你的黑心厂商打工,不如直接翻译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自媒体,加入爱发电的汉化组、字幕组也照样积累工作经验和钱。(需要实习证明的学生可以去试试做翻译实习,亲自体验一下翻译的境遇和待遇)
2024了,在很多地方应聘时自媒体成绩比所谓的正规工作经验好用多了。
英区申博cv相关tips,主要针对大陆教育背景的申请者
一点个人看法和建议。主要适用范围:英国博士申请,文科尤其是人文学科,其它地区/学科的话可以适当参考但请注意每个地区/学科习惯可能会有差别。
写这个的初衷是因为发现很多大陆背景读上来的朋友,在刚写要提交给海外院校的申博cv的时候,会有点懵,遂觉得这也算一个微小的信息差,但也容易弥补。
1. 绝对不写:性别,年龄。地址是可写可不写,一般建议不写。因为也不是找工作,不需要证明自己有合理住址。如果不写的话,cv里经常写地址的那个地方,可以写xx applicant. (xx就是你要申请博士的专业小方向)
2. 教育经历,gpa后面写个ranking(排名),低于50%的ranking就不写了。课程方面,写related course为主,可以课程名后面打括号写分数,某门课分数全班第一且与研究方向高度相关的可以写xx分数; highest in class,完全不相关的高分课程尽量不写。毕业论文题目也可以写在这里。毕业论文导师如果你觉得读你cv的人有可能知道其名字,就写,反之不写。如果还是在读但已经完成了大部分课程,可以写“xx成绩expected”
3. 网课short course可以写selected non-degree course
4. 一年制英硕记得写12个月,不是9个月,非一年制的学位以拿到毕业证的时间为准,不是以结课的时间为准。
5. 尽量不写兴趣爱好(如实在要写,也不超过3行字吧!),社团活动尽量少写或不写,不相关非全职工作经历尽量少写或不写,不相关全职工作经历尽量抓重点写。用尽量简单的语言告诉对方,a. 这个岗位挺牛的 b. 这个工作培养了我博士期间能用到的可迁移技能
6. 人文学科,研究兴趣可以写一组关键词放在cv开头,关键词类似一篇论文摘要的那种关键词即可,再稍大点亦可,不要太大
7. 观察所在学科大家都怎么包装自己的研究经历。很多人文学科,本硕阶段是没有任何著述论文发表或者大项目的,那也不用硬编研究经历,把会议发表写一下,还不够就写两个高相关高水平的课程论文,有些学科可能大家都发表,就按发表的层级写
8. 语言能力,海外博士申请,除非是港新申请,不然不写四六级分数这种国外不太熟悉到底多少分算好的分数。中文是母语的话写native,英语学术交流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写proficient,有小语种写小语种。觉得自己的雅思/托福分数在自己同专业里算是优秀的话可以写,e.g. 语言类专业8分雅思,其它专业7分雅思。
9. 套磁用的cv控制在1-2页,后续交流想发长点的都随便
10. 奖学金,有给钱1000块钱以上的,写一下具体多少钱,简单换算成对方使用的货币
11. (老生常谈)cv里的经历描述,一般用xx(过去式动词)接具体情况,尽量简单精确描述,结尾一般不写句号因为不是完整的句子,写完检查一下全cv的时态
Come on you gotta choose your weapon, J-45 or AK-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