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继续说Pound 给 Eliot 改的批注,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句评论是 

“Verse not interesting enough as verse to warrant so much of it”

最近教高中生 poetry 最大的困难是,people are not reading poetry as poetry,或者用以前我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文体意识不足
这个问题很常见,尤其(广义上的)现代英语书面文本经常不是诗体,读者没有调整阅读方法的意识就可以理解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对读者而言 prose 和 verse 在视觉上和文化上的区别已经明显到不能再明显了,这种不做区分的阅读策略着实有些让人着急。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们中世纪只有不同类型的 verse 所以连带着我对后来的 lyrical poetry 也有极为强烈的 formal awareness…)

Pound 的这句评价中肯之处就在于,verse 和 prose 的写作思路(同理阅读思路)是完全不同的。最宽泛地说,诗歌创作是语言的游戏,语言的排列非常重要,而组织语言的同时也是在组织空白,换行、留白、开启新的一节,都会影响阅读时间,从而产生完全不同的表达效果。这些神奇的玩法在 prose 中不是那么常见,而作为读者我们需要能够从诗歌特定技法的角度切入去阅读。
我非常非常【非常】不喜欢学生一上来就分析诗歌里的 symbolism, because this is lazy analysis. 尤其对于 Blake 的 SoI&SoE 这种语言本身比较简单作者本人又非常神叨叨的作品而言,学生很容易直接开始找象征。找象征和查字典很像,都是在寻找一个既定的 denotation, 这个过程是熟悉的舒适的不用额外切换思路的,是毫不掩饰地以含义为导向,渴望把两个点用一条直线连起来。然而就像 Pound 写的一样,如果用一个词只是因为它在字典里有这样的意思 it is not interesting enough to warrant so much of it... 比起找象征,更有意思的做法是思考诗人对语言做了什么事情,how are they bending the language and mixing the words up like cocktail, 这个调酒的过程才是激发含义的过程,盯着 meaning 去找反而会一叶障目/灯下黑。

文学训练和阅读训练很多时候是在让人学会 the ways of seeing,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它和艺术史、人类学等等都非常相似。In a way it is playing things smart, 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变魔法的事情我很喜欢做,it is satisfying. 但在自我满足之外,我相信 practice seeing 是很重要的认知体操,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 It is difficult but it is worth doing.
(不是在给 Ezra Pound 找借口,he saw a lot but he is still a Fascist and that is completely on him)

Show thread

谷雨 | Why must the show go on?
mantyke.icu/weekly/2025/grain-

上班摸鱼把博客写完了,供大家下饭用,本期主要内容:看戏

1.迟小秋《锁麟囊》
2.于佩尔《樱桃园》
3.MM 《光遇》con
4.NTLive《动机与提示》

等一下如果hades 1的Dusa被关在Time家里,被Melinoe 救出来以后她岂不是会见到雅典娜
(尖叫

I can't say this enough: get yourself an e-reader app on your phone. Download a book. The second you get the urge to doomscroll, instead go to your book and read.

It'll improve your mood. I know it sounds silly to read a book on a phone, but the positive is you most likely always have it on you. And the phone is usually the Number 1 culprit for when you want to doomscroll.

我突然意识到多邻国本月的徽章还真是莎士比亚因为Falstaff’s BIRTHDAY badge(啊啊啊

我看过的最离谱的中世纪+early modern时期有关梅林的叙事,是梅林向尤里乌斯凯撒现身警告他有关刺客的事情,凯撒没听
其次是作为宠臣跟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谈恋爱

亲爱的Landy,我的弟弟 | 自《滚石音乐杂志》十余年后,零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深夜,我在小马哥主持的《音乐五四三》中再次听到张培仁的声音。那感觉,没法说。两人聊由张培仁操办的 simple life简单生活节,聊与陈升,与李宗盛的情谊,直至魔岩岁月。 #掘火档案 | digforfire.net/?p=259

考虑到已经有人在Youtube上公布了成都天桥勇士的身份信息以及发信人已经失联长达11天情况,现在公布“昨天”在4月15号收到的邮件截图以及成都天桥勇士的身份。

梅世林,27岁,四川沐川人。

bird.makeup/@yesterdaybigcat/1

写得真好啊啊我第一次get到小法了,一个自己给自己造神的痴汉重男。。。。这篇的图图哥特别图图哥,一个中年搞笑社畜。。。。
整篇印象最深刻:“奈费勒是个苍白的男人,他与女同性恋们中间有一条分界线,你说不清他到底在线的哪一边”所有社畜内容我都爆笑。。。。。
archiveofourown.org/works/6497

刷到一条相关微博忽然想起卡尔巴拉特已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出柜bi
忽然觉得很安心(你

这段嘟估计会写在我论文里啊哈哈
单这个话题,我不会做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太多人研究了,拣边角料有点没意思,但《冬天的故事》确实还蛮典型的((

Show thread

想了想又接着以前和朋友谈过的话题说,early modern English drama美就美在大家普遍有一种fiction/magic/miracles是problematic的认知,整个社会正在上演一个大型disillusion,历史上每一代的fairy tale都在讲“在很古很古的时候,世界有魔法,那时……”,似乎神怪故事总是发生在好几代以前而现在的世界就没有那么激动人心,然而fairy tale这个词组是17世纪coin出来的,英国的early modern是一个大家对人类社会里与时间一样古老的fiction and fabrication 特别aware的年代,把这个东西放到戏剧里很自然地会用魔法去表达theatricality and vice versa,但同时还产生更多更幽微的表达
-----
没想到大脑跳跃的时候发的嘟会转出去,需说明该idea会(大幅改写后)出现在学术论文里,引用需cite...

钵钵鸡其实分两种,一种是广为人知的红油钵钵鸡,从乐山来的,像冷串串一样把各种素菜和鸡下水、牛肉之类的串成串用红油和鸡汤做的汤底冷泡,也有藤椒汤底的,但红油更受欢迎。另一种也叫钵钵鸡,是临近成都的一个地级市邛崃的特色菜,不过它更像渝北的椒麻鸡。用熬过鸡汤的鸡腿肉片成片或去骨鸡爪拌花椒藤椒二荆条等等香料剁碎做的红油辣子,和渝北的椒麻鸡比起来少辣味多麻味,是老川菜的做法。一般在面馆能吃到最正宗的,因为邛崃多奶汤面馆,奶汤指鸡汤汤底像烧开的鲜奶一样乳白顺滑,熬过汤之后鸡腿肉做钵钵鸡,鸡胸肉做鸡丝洒在面里当浇头。一般点一碗奶汤面配一碟钵钵鸡,面要垒成小山但刚好山尖高出汤一点,正宗面馆汤底还要加颗打好的生鸡蛋,鸡肉配面刚吃完汤就冷到温度刚合适,鸡蛋变成蛋花,舌头正麻的时候汤能一口气喝完。
#想吃嘛呢

AO3真是世界上伟大的发明 我在AO3学到的比任何一个学校教我的都多多了 它对人生的帮助是无可限量的

《看见她们: ADHD女性的困境》(中文翻译版已于2025年1月出版)里面讲“ADHD和进食障碍”的部分虽然不多,但也挺受启发的。

主要是之前虽然觉得“肯定有关系呀”,但是没有仔细想过具体是哪些因素有关。事实上,在单一的表现下,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了解这些也有助于从更多角度去识别和调节。

比如,如果发现自己吃太多了,可能因素如下:

>>ADHD和脑内多巴胺水平的调节问题有关,而多巴胺会参与饥饿感与饱腹感的调节。
>>ADHD人士常常失眠,这回让身体释放产生压力和食欲的激素,以帮助身体储存能量。原本这是为了在不确定情况下或者危险时期中增加生存机会,但因为ADHD人士容易长期失眠,所以问题就长期存在。——如果有这个情况,那么调节睡眠可能会改善进食。
>>ADHD人士的冲动性使许多个体难以抗拒甜食和高热量的诱惑。规划问题使得难以保持规律进食,原本想好要不吃东西的时间变成大吃时间(因为工作计划来不及了/刚做完)。
>>ADHD的情绪调节困难使得需要进食来缓解情绪。
>>无聊感使得ADHD人士容易从冰箱里找点东西来增加刺激,而且食物是最易得的刺激来源。
>>内部感知的混乱使得ADHD人士对自己应该吃多少缺乏感知,不确定自己饿了没有,不确定自己饱了没有。此外,据说ADHD人士的大脑会延迟记录食物摄入的量,吃了食物的信号需要更久才能抵达大脑(这个我有感觉,同样吃东西后,箱子很快会感到饱,我一般要多一倍时间。因此我现在吃到一定量就停下了,避免过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吃撑)。

渴望有一段时间不受地理限制地漫游和有一段时间专心坐在图书馆里看书写笔记,这两种渴望即使到了快四十岁也没放过我。而且我发现即使有机会自己也没办法如想象中那样充分地把握它。太多时间还是白白地耗散了。
但也许这就是一种幼稚又自大的渴望,仍然能够不失去它就已经应该庆幸并知足了。

其实可能不是玻璃心,而是容纳窗口变窄,是创伤没有得到修复,划重点,创伤会让人的“容纳窗口”变窄,如果没有得到疗愈,那么普通的挫折和困难都会被体验为危机,个人在创伤后无法处理强烈的情绪。

> 创伤要么会把人送出“容纳窗口”的上限,使人体验到强烈的情绪和失控感,要么会把人送出“容纳窗口”的下限——随着亢奋程度的降低,人会变得死气成成,缺乏情绪体验。一般来说,遭受创伤的人会在两极之间摆荡,从过度唤起到唤起不足,经历起起伏伏。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会慢慢平复下来。在遭遇创伤之初,个体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新的刺激。这时,那些普通的挫折和困难都会被体验为危机,他无法用平常的方式应对。随着人慢慢恢复,情绪的波动会消退。如果人恢复得好,那么他对情绪的容纳力将提升。创伤后成长是有可能的,这意味着个体将有能力忍受强度过高或过低的情绪,并保持清醒,活在当下。如果创伤没有得到疗愈,容纳窗口将依旧下载,个人在创伤后无法处理强烈的情绪。

Show older
小球飞象

本实例是獭獭客厅,提供小球飞鱼,壁炉,风铃,獭獭提灯,散乱的书本和小雪人